宗白华与朱光潜诗歌理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15:54
伴随着对新诗问题的思考,二十世纪的诗学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这其中宗白华和朱光潜各自的诗学研究就极具代表性。总体而言,宗白华以跨文化的研究方式无意中建立起更具中国传统意味的诗学批评,而朱光潜则以超文化的学术视野有意地完成了自己对中国诗学的体系化梳理。论文对宗白华与朱光潜的诗学理论进行比较,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宗、朱诗学的研究方法、基底主旨和理论特质进行集中的比较,以期对二人的诗学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宗白华主要使用了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以对比的方法和传统的表达方式凸显出中国诗歌中的生命情怀,朱光潜则在超文化的语境中建立起体系性的诗学,实现了中西理论资源的结合,其诗学主题是将诗歌形式放在首位的同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联系。第二章论述宗、朱对于诗歌与不同艺术门类关系的看法,宗白华偏重外部研究,将诗歌作为中国艺术整体中一个有机部分去关注,通过寻求诗歌与其他艺术的相通来思考中国哲学如何展现于中国诗歌之中,诗歌通于绘画表现在空间意识和视角灵活,这使得中国诗歌的表现内容和意趣呈现着独特的面貌。诗歌通于音乐表现在节奏,宗白华在“气韵”范畴内来理解节奏,将诗歌节奏问题归化到其诗学的生命主题中...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 宗白华诗学思想研究现状
(二) 朱光潜诗学思想研究现状
(三) 宗、朱诗学的对比研究
三、论文构思
第一章 融通与互补——宗、朱诗学方法、基底及理论特质的差异
一、论证方法
(一) 宗白华:哲学解诗中西对照
(二) 朱光潜:科学解诗中西调和
二、诗学基底
(一) 宗白华:生命诗学
(二) 朱光潜:形式诗学
三、理论特质
(一) 宗白华:散步诗学诗性话语
(二) 朱光潜:体系诗学逻辑话语
第二章 求同与寻异——宗、朱关于诗歌与其他艺术门类关系的不同研究理念
一、宗白华:于相通中寻中国诗歌的精神意蕴
(一) 诗歌通于绘画:空间意识与视角
(二) 诗歌通于音乐:节奏
二、朱光潜:于差别中寻中国诗歌的文体特征
(一) 与散文的比较: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二) 与音乐的比较: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统一
(三) 与绘画的比较
第三章 开掘与开拓——宗白华的意境说和朱光潜的诗境说
一、宗白华:纵向挖掘——中国精神文化孕育中的意境说
(一) 意境中的生命含义
(二) 意境实现的条件:山水与人格涵养
(三) 意境的特征:道、舞、白
二、朱光潜:横向拓展——东方架构西方肌理的诗境说
(一) 诗境产生的条件:心理距离
(二) 诗境的突现:直觉、移情
(三) 诗境种类分析
第四章 迂回与径直——宗、朱关于中国新诗形式创造的不同路径
一、宗白华:从内容到形式
(一) 对形式的重视
(二) 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 新诗内容的建设
二、朱光潜:从形式到情趣
(一) 形式焦虑
(二) 建造途径
(三) 情趣变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动静文明论到文化形上学——1930—1940年代宗白华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J]. 金浪.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4)
[2]从“风景的发现”到“临照的美学”——“诗人宗白华”的另一种读法[J]. 汤拥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4)
[3]朱光潜《诗论》的五个版本及其写作的背景和历程[J]. 商金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5)
[4]论宗白华的诗学观[J]. 张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意境”之争:从理论回归艺术实践[J]. 毛宣国. 中国文学批评. 2018(02)
[6]新见朱光潜佚文及相关史料综论[J]. 王攸欣,毛晔. 中国文学研究. 2017(04)
[7]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与诗学的“直觉主义”之思想[J]. 褚春元. 文化与诗学. 2016(01)
[8]气韵与光影——兼谈宗白华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方式[J]. 彭锋. 文艺争鸣. 2017(03)
[9]论朱光潜与宗白华的“观照艺术”[J]. 何丹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宗白华的“晋人之美”言说[J]. 贺根民. 美育学刊. 2013(06)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乐、画理论的同构研究[D]. 过安琪.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生命·艺术·直觉[D]. 江冬梅.西南大学 2011
[3]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 王进进.浙江大学 2005
[4]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 阳文风.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5162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 宗白华诗学思想研究现状
(二) 朱光潜诗学思想研究现状
(三) 宗、朱诗学的对比研究
三、论文构思
第一章 融通与互补——宗、朱诗学方法、基底及理论特质的差异
一、论证方法
(一) 宗白华:哲学解诗中西对照
(二) 朱光潜:科学解诗中西调和
二、诗学基底
(一) 宗白华:生命诗学
(二) 朱光潜:形式诗学
三、理论特质
(一) 宗白华:散步诗学诗性话语
(二) 朱光潜:体系诗学逻辑话语
第二章 求同与寻异——宗、朱关于诗歌与其他艺术门类关系的不同研究理念
一、宗白华:于相通中寻中国诗歌的精神意蕴
(一) 诗歌通于绘画:空间意识与视角
(二) 诗歌通于音乐:节奏
二、朱光潜:于差别中寻中国诗歌的文体特征
(一) 与散文的比较: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二) 与音乐的比较: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统一
(三) 与绘画的比较
第三章 开掘与开拓——宗白华的意境说和朱光潜的诗境说
一、宗白华:纵向挖掘——中国精神文化孕育中的意境说
(一) 意境中的生命含义
(二) 意境实现的条件:山水与人格涵养
(三) 意境的特征:道、舞、白
二、朱光潜:横向拓展——东方架构西方肌理的诗境说
(一) 诗境产生的条件:心理距离
(二) 诗境的突现:直觉、移情
(三) 诗境种类分析
第四章 迂回与径直——宗、朱关于中国新诗形式创造的不同路径
一、宗白华:从内容到形式
(一) 对形式的重视
(二) 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 新诗内容的建设
二、朱光潜:从形式到情趣
(一) 形式焦虑
(二) 建造途径
(三) 情趣变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动静文明论到文化形上学——1930—1940年代宗白华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J]. 金浪.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4)
[2]从“风景的发现”到“临照的美学”——“诗人宗白华”的另一种读法[J]. 汤拥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4)
[3]朱光潜《诗论》的五个版本及其写作的背景和历程[J]. 商金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5)
[4]论宗白华的诗学观[J]. 张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意境”之争:从理论回归艺术实践[J]. 毛宣国. 中国文学批评. 2018(02)
[6]新见朱光潜佚文及相关史料综论[J]. 王攸欣,毛晔. 中国文学研究. 2017(04)
[7]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与诗学的“直觉主义”之思想[J]. 褚春元. 文化与诗学. 2016(01)
[8]气韵与光影——兼谈宗白华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方式[J]. 彭锋. 文艺争鸣. 2017(03)
[9]论朱光潜与宗白华的“观照艺术”[J]. 何丹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宗白华的“晋人之美”言说[J]. 贺根民. 美育学刊. 2013(06)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乐、画理论的同构研究[D]. 过安琪.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生命·艺术·直觉[D]. 江冬梅.西南大学 2011
[3]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 王进进.浙江大学 2005
[4]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 阳文风.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51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5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