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陈小慰译本《上海孤儿》的创造性叛逆

发布时间:2021-07-02 19:23
  本文主要以石黑一雄作品When We Were Orphans的陈小慰汉语译本《上海孤儿》中所出现的创造性叛逆现象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译介学视角进行深入地分析阐释,对《上海孤儿》中所出现的创造性叛逆特点进行剖析。并致力于研究创作主体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特点的影响,探究文学翻译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叛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本文以创造性叛逆为研究的理论立足点,第一章通过对陈小慰译本《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研究,从译者个性化的翻译、译者的误译、译者对原作中人物对话信息的完善这三个方面具体的翻译表述例证中,探究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译介学视角之下译者作为文学活动中特殊创作主体的意义。第二章以《上海孤儿》的个案研究为出发点,从文学关系的构成角度,分别从语言载体、接受者及接受环境等层面探讨挖掘影响译本《上海孤儿》的创造性叛逆,深入分析在译介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叛逆的科学性与必然性,确立译本作为独立文学文本在文学方面产生的特殊价值。第三章则从译者陈小慰的翻译理念出发,探讨译者陈小慰翻译理念中与创造性叛逆理论的共通之处,阐述译者在译介《上海孤儿》的过程中对译者主体作用的重视及译者注重对读者的引导的特点与译...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内对陈小慰译本《上海孤儿》的研究
        2.国内对石黑一雄When We Were Orphans英文原作的研究
        3.国外对石黑一雄作品的译介研究
一 《上海孤儿》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一)译者个性化的翻译
        1.译者翻译策略的确立
        2.译者对翻译目标的追求
    (二)译者的误译
    (三)译者对人物对话信息的完善
二 《上海孤儿》多元主体互动形成的创造性叛逆
    (一)文学翻译中语言载体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1.语言特质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2.语言文化负载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3.语言作为审美载体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二)接受者与接受环境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1.读者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2.接受环境对《上海孤儿》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三 译者的翻译理念与《上海孤儿》的创造性叛逆
    (一)重视译者的主体作用
    (二)注重译者对读者的引导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孤儿》中班克斯的身份认同[J]. 尹丹丹,王晓利.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8)
[2]石黑一雄《上海孤儿》中的中国形象[J]. 曹经煜.  山海经. 2018(13)
[3]反抗欧洲中心主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解读[J]. 毕兆明,丛妍华.  青年文学家. 2018(08)
[4]翻译修辞话语及其实现途径[J]. 陈小慰.  翻译论坛. 2017(03)
[5]从修辞幻象看第三形态特质下的文学翻译[J]. 方怡君,陈小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石黑一雄《上海孤儿》中身份的建构与解构[J]. 方宸.  外国语文. 2012(02)
[7]试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梁明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8]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郑红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07)
[9]功能派翻译理论与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扈明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从陌生误解走向互相认同——石黑一雄小说中体现的东西方文化[J]. 刘元侠.  山东外语教学. 2006(03)

博士论文
[1]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 周颖.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石黑一雄《上海孤儿》的创伤主题研究[D]. 胡碧蓉.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身世浮沉雨打萍[D]. 季芸辉.南京大学 2014
[3]重写经典—论石黑一雄小说《上海孤儿》中的戏仿[D]. 代广荣.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扭曲的世界[D]. 杨葵葵.河南科技大学 2013
[5]跨越三界之试炼—《上海孤儿》中同一性的拉康—埃里克森式构建[D]. 白宇.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
[6]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D]. 蔡艳姣.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7]石黑一雄作品中的帝国兴衰对人物身份建构的影响[D]. 扈欢欢.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8]陌生化的现代荒诞英雄[D]. 李雅洁.河北大学 2012
[9]三个老上海:海派代表作家与西方作家小说中的老上海形象解读[D]. 冯雪静.兰州大学 2007
[10]见证创伤[D]. 李建康.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61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61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