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视阈下《罪与罚》汉译本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2 21:11
诠释学是一门理解与解释的学科,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主流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思潮。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诠释学秉持“一切翻译实际上也是解释”的观点,为文学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从诠释学视阈看,翻译是视域融合的过程。那么,文学翻译则是在跨文化语境下将原作者、源语文本、译者、译语(目的语)文本、译语文化、译语读者等主客观因素形成的视域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本质是对源语文本的“意义”进行理解和诠释,也就是将源语文本的艺术形象移植到译语文本之中。各项主客观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翻译难以达到理想的诠释度。早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便有了《罪与罚》汉译本,迄今为止,已达20多种,但最受欢迎的是岳麟译本、非琴译本、朱海观和王汶译本,这也是本文选取它们作为语料的原因所在。基于诠释学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本文运用诠释学理论对《罪与罚》不同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文学翻译的认识,并将“翻译即解释”的理念付诸于具体的俄汉文学翻译实践。首先,以《罪与罚》三个汉译本为依托对文学性、忠实性和创造性进行了重新解读,阐明了文学翻译是三者合一的观点。其次,分析了翻译诠释的...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 本课题的学术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1.2.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1.2.3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诠释学理论概述
2.1 诠释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2 诠释学理论与文学翻译
2.2.1 诠释学翻译理论的基本内涵
2.2.2 文学翻译诠释的客观因素
2.2.3 文学翻译诠释的主观因素
2.2.4 文学翻译诠释的“度”
本章小结
第3章 《罪与罚》的文本特点及其汉译本分析
3.1 《罪与罚》的文本特点
3.1.1 语言和修辞
3.1.2 小说叙述者(作者)的角色
3.1.3 重复和象征
3.1.4 体裁和结构
3.2 《罪与罚》的汉译本分析
3.2.1 岳麟译本
3.2.2 非琴译本
3.2.3 朱海观、王汶译本
本章小结
第4章 诠释学理论在俄汉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罪与罚》汉译本为例
4.1 文学翻译的诠释特点
4.1.1 文学性
4.1.2 忠实性
4.1.3 创造性
4.2 文学翻译的诠释难点
4.2.1 源语文化再现
4.2.2 译者主观因素适度体现
4.3 文学翻译的诠释策略
4.3.1 归化法
4.3.2 异化法
4.3.3 综合法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例证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译版《红高粱家族》中的归化翻译手法[J]. 曹芸. 海外英语. 2019(05)
[2]“化境”=解构?——比较钱钟书“化境”说与解构主义翻译观[J]. 高佳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3)
[3]论文学翻译中译文的文学性再现——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6首两个中译本为例[J]. 胡莹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8)
[4]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研究[J]. 田运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1)
[5]翻译:从“视域分裂”走向“视域融合”——哲学诠释学观照下朱湘的诗歌翻译研究[J]. 谷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6]视域差与翻译解释的度——从哲学诠释学视角看翻译的理想与现实[J]. 朱健平. 中国翻译. 2009(04)
[7]试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主题[J]. 石增红,赵良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J]. 谭载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01)
[9]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J]. 朱健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2)
[10]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心理的描写[J]. 刘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博士论文
[1]“文学性”研究[D]. 胡涛.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 张晓梅.山东大学 2013
[3]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 谢云才.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诠释学视域下林戊荪《论语》英译策略研究[D]. 马燕蕾.江南大学 2018
[2]翻译美学视域下《罪与罚》汉译本对比研究[D]. 姜小歌.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
[3]语言作为诠释学经验之媒介[D]. 王润峰.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从《罪与罚》三种译本比较论风格的传达[D]. 叶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18281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 本课题的学术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1.2.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1.2.3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诠释学理论概述
2.1 诠释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2 诠释学理论与文学翻译
2.2.1 诠释学翻译理论的基本内涵
2.2.2 文学翻译诠释的客观因素
2.2.3 文学翻译诠释的主观因素
2.2.4 文学翻译诠释的“度”
本章小结
第3章 《罪与罚》的文本特点及其汉译本分析
3.1 《罪与罚》的文本特点
3.1.1 语言和修辞
3.1.2 小说叙述者(作者)的角色
3.1.3 重复和象征
3.1.4 体裁和结构
3.2 《罪与罚》的汉译本分析
3.2.1 岳麟译本
3.2.2 非琴译本
3.2.3 朱海观、王汶译本
本章小结
第4章 诠释学理论在俄汉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罪与罚》汉译本为例
4.1 文学翻译的诠释特点
4.1.1 文学性
4.1.2 忠实性
4.1.3 创造性
4.2 文学翻译的诠释难点
4.2.1 源语文化再现
4.2.2 译者主观因素适度体现
4.3 文学翻译的诠释策略
4.3.1 归化法
4.3.2 异化法
4.3.3 综合法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例证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译版《红高粱家族》中的归化翻译手法[J]. 曹芸. 海外英语. 2019(05)
[2]“化境”=解构?——比较钱钟书“化境”说与解构主义翻译观[J]. 高佳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3)
[3]论文学翻译中译文的文学性再现——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6首两个中译本为例[J]. 胡莹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8)
[4]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研究[J]. 田运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1)
[5]翻译:从“视域分裂”走向“视域融合”——哲学诠释学观照下朱湘的诗歌翻译研究[J]. 谷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6]视域差与翻译解释的度——从哲学诠释学视角看翻译的理想与现实[J]. 朱健平. 中国翻译. 2009(04)
[7]试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主题[J]. 石增红,赵良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J]. 谭载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01)
[9]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J]. 朱健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2)
[10]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心理的描写[J]. 刘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博士论文
[1]“文学性”研究[D]. 胡涛.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 张晓梅.山东大学 2013
[3]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 谢云才.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诠释学视域下林戊荪《论语》英译策略研究[D]. 马燕蕾.江南大学 2018
[2]翻译美学视域下《罪与罚》汉译本对比研究[D]. 姜小歌.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
[3]语言作为诠释学经验之媒介[D]. 王润峰.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从《罪与罚》三种译本比较论风格的传达[D]. 叶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18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1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