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策展之维 ——策展人在艺术生态中的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00:05
  英文中的“curator”一词据称是由台湾的陆蓉之女士自上世纪80年代翻译为了“策展人”,而后“策展人”这一称谓己被国内市场广泛使用并为大众所熟知。“策展人”这一身份已然逐渐在当代艺术生态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策展人制度的滥觞和发展为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融入了新的工作方法,带来了新的契机。艺术展览的主题和形式、展陈方式和方法、空间设计和利用等方面出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变化。笔者从不同的维度出发,通过追溯“curator”的词语来源与演变,分析“curator”中文译名的特征;并对策展人的自身属性、策展人与其他艺术角色的关系、策展人所处的社会场域,以及策展人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的自处形态进行了梳理、剖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外策展人的实践案例及其策展语言和风格的形成,旨在探讨基于中国语境下“策展人”意义的生成和演变。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策展之维 ——策展人在艺术生态中的维度研究


十七世纪那不勒斯的珍奇屋

国家档案馆,迈耶,瑞士,传统职能


通发展、国际贸易的流通等因素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珍品被各国收藏,因而设立了研究部门,策展人的“保管”职能就拓展成为了“藏品的研究人员”。二、独立的反抗如果说策展人的传统职能是一种制度

遗嘱,朱丽,蓝光


20图3、图4《策展人的遗嘱》朱丽叶·达林,DVD或蓝光,11分钟,连续循环,2012监;侯瀚如任职意大利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和国立建筑博物馆艺术总监;日本策展人南条史生于2006年11月起担任森美术馆馆长;已故的非洲策展人奥奎·恩维佐(OkwuiEnwezor)曾任慕尼黑美术馆的艺术总监等等。四、多元化的转向今日的策展人的职业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转向,无论是任职于机构还是孑然一身,他们的实践与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某项职能和某个机构,因而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自身属性,并且形成了当代艺术生态中策展人的新范式,此种新范式与旧范式的融合与交锋催生了多维度的策划理念和方法。出生于英国的澳大利亚策展人尼克·沃特洛(NickWaterlow)曾多次担任悉尼双年展的策划工作,他在2009年11月英年早逝之前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道先知题为“策展人的遗嘱”,其中有七行文字(如图3、图4):1.热情2.敏锐的眼光3.空容器4.具有不确定性的能力5.相信艺术和艺术家的必要性6.以鼓励,启发,质疑的方式向观众传递对艺术品充满热情和知情的理解7.使改变观念成为可能艺术家朱莉·达林(JulieDarling)以沃特洛为原型于2012年4月拍摄了一部


本文编号:3339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39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