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基于接受美学的《青梅竹马》中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05:54
  《青梅竹马》是日本明治时期女性作家樋口一叶的代表作,时至今日仍然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但是《青梅竹马》中文译本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策略层面上,从读者接受角度进行考察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笔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青梅竹马》两个最具代表性且传播最广的中文译本,即萧萧译本和林文月译本进行考察。本文首先梳理了《青梅竹马》在中国的译介历程,然后对原文和译文进行了分析,发现《青梅竹马》中存在许多“空白”,由此导致译者在理解上的差异,译者对“空白”的处理也不尽相同。两位译者都为照顾读者的期待视野作了许多努力。在语言表达习惯这个层面上,萧萧比林文月更加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文化负载词这个层面上,萧萧通过语言转化使译文更为流畅易读,带给译文读者顺畅的阅读体验。林文月遵循原文结构,着力于展现词汇背后丰富的文化信息。在注释方面,两位译者都为照顾读者期待视野作了详细的注释,但林文月的一些注释有过度解读之嫌。通过分析读者的评论发现,读者对两个译本的接受程度都较高,对翻译的质量颇为满意。萧译本比林译本更受读者青睐。一般读者更倾向于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流畅的翻译,原文中留给读者想象余地的空白应该尽量保留。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方法
    1.3 先行研究
        1.3.1 接受美学相关先行研究
        1.3.2 《青梅竹马》相关先行研究
    1.4 理论概述
        1.4.1 接受美学概述
        1.4.2 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第二章 《青梅竹马》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2.1 作者生平及《青梅竹马》简介
    2.2 国内首次介绍及首个中译本
    2.3 进入21世纪后的中译本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角下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3.1 从“空白”看两位译者对原文的接受
        3.1.1 语义空白
        3.1.2 句法空白
        3.1.3 意境空白
    3.2 译者对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关照
        3.2.1 语言表达习惯
        3.2.2 文化负载词
        3.2.3 注释
第四章 两中译本的读者评论分析
    4.1 读者评论数据采集与处理
    4.2 结果分析
        4.2.1 对萧译本的评价
        4.2.2 对林译本的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55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55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