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反思

发布时间:2021-08-20 23:40
  法国象征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是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五四前后我国学界对其介绍和评论非常热心,但都比较粗疏乃至有不少谬误。20世纪30—40年代,诗人和批评家从象征主义中抽离出了美学精神,并使它与中国传统的意境美学结合起来,这产生了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也缔造了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20世纪50—70年代中期,象征主义在大陆的传播显得滞缓,中国台湾现代诗人推动了它与中国意境理论的结合。新时期大陆的象征主义译介和研究开始复兴,但仍需在两方面予以拓展,一方面是改变单方向的影响研究为双方或者多方的影响和交流研究;另一方面是深化对作为文学思潮的象征主义的研究,将法国象征主义与当时的美学、哲学、政治结合起来。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本文编号:3354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54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