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
发布时间:2021-08-24 21:11
《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家喻户晓,它已成为文学中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其在民间的孕育、诞生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传诵和演绎昭示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灰姑娘情结。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创作沿用了这个童话结构模式,塑造了一系列灰姑娘式女性形象。同时,作品不可避免地印记着她们所处时代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两种思想的冲突和变通,交织着鲜明的时代色彩。 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和勃朗特的文本,力图彰显其创作中挥之不去的灰姑娘情结,并探析这一情结所隐含的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审美特性。论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缕析奥斯丁和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形象,及其所表征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包括两方面。 一、对灰姑娘形象的承继和发展。奥斯丁和勃朗特的女主角都禀具灰姑娘的美德:善良、正直。但比起童话中的辛德瑞拉,她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容。同时,与童话中单纯地强调王子社会地位的高高在上来突出辛德瑞拉高攀的幸福不同,奥斯丁和勃朗特的作品更侧重呈现男主人公精神上的优越,塑造了一系列“男性引路人”形象,以凸现女主角的幸福婚姻。在奥斯丁的作品中,这些男性扮演着“理想绅士兼家庭教...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作品中的“灰姑娘”形象
(一) “灰姑娘”形象的承继和发展
1. 善良 正直——童话的道德内核
2. 男性引路人——对男性权威的认同
(二) “灰姑娘”形象的反讽和超越
1. 我不是天使——女性传统形象的突破
2. 理智 自我——女性价值观的转变
二 作品的童话叙事结构模式
(一) 童话叙事结构模式的承继和发展
1. 母亲的死亡——传统文化对母亲角色的剥离
2. 生活的磨难——传统文化对女性性格的塑造
3. 爱情的波折——求婚仪式中的游戏规则
4. 爱情大团圆——妇女在婚姻中的依附地位
(二) 童话叙事结构模式的反讽和超越
1. 性别角色的改变
2. 爱情大团圆结局的突破
3. 叙事情节的变异
三 “灰姑娘情结”的形成因素
(一) 传统的社会地位
(二) 妇女的教育状况
(三) 作家残缺的爱情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奥斯汀与她的小说[J]. 吴景荣. 外国文学. 1993(02)
[2]勃朗特姊妹的创作背景[J]. 李小江.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02)
本文编号:3360731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作品中的“灰姑娘”形象
(一) “灰姑娘”形象的承继和发展
1. 善良 正直——童话的道德内核
2. 男性引路人——对男性权威的认同
(二) “灰姑娘”形象的反讽和超越
1. 我不是天使——女性传统形象的突破
2. 理智 自我——女性价值观的转变
二 作品的童话叙事结构模式
(一) 童话叙事结构模式的承继和发展
1. 母亲的死亡——传统文化对母亲角色的剥离
2. 生活的磨难——传统文化对女性性格的塑造
3. 爱情的波折——求婚仪式中的游戏规则
4. 爱情大团圆——妇女在婚姻中的依附地位
(二) 童话叙事结构模式的反讽和超越
1. 性别角色的改变
2. 爱情大团圆结局的突破
3. 叙事情节的变异
三 “灰姑娘情结”的形成因素
(一) 传统的社会地位
(二) 妇女的教育状况
(三) 作家残缺的爱情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奥斯汀与她的小说[J]. 吴景荣. 外国文学. 1993(02)
[2]勃朗特姊妹的创作背景[J]. 李小江.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02)
本文编号:3360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6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