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士子行卷诗文集考述
发布时间:2021-09-07 01:54
本文共分五章,前两章主要考论唐代科举士子行卷风尚的形成和行卷诗文集出现的原因、数量、特征、社会影响等,后三章分别选取元结的《文编》、皮日休的《文薮》和罗隐的《谗书》作为三个典型案例,具体解析这三种行卷诗文集的形成、特征和社会影响等。笔者认为,唐前期科举士子用于行卷的文体以单篇诗文、单一文体居多;唐后期科举士子转而用多篇诗文、多种文体编成的诗文集行卷,并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于是形成了用单篇诗文、单一文体、诗文集等行卷的基本格局。唐代科举士子的行卷诗文集,具有编集的实用性目的,相对于用单篇诗文、单一文体行卷的局限性,呈现出多篇诗文、多种文体的显著特征。元结一生三次编过诗文集,第二次编成的行卷诗文集《文编》,展现了元结工文善诗的才学,凸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独特能力,为他进士及第创造了条件。皮日休的行卷诗文集《文薮》,以篇章众多、文体完备著称,其中多有皮日休的佳篇力作,展现了他尤擅箴、铭体文和“原本经述”的特长。同时,《文薮》的编排方式和文体选择,也充分考虑了进士科杂文试的特点和行卷博取眼球的需要,因而在行卷过程中倍受赞扬。罗隐的行卷诗文集《谗书》,明显具有文体众多而又以文为主的特征。罗隐用众多...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一)相关著作
(二)相关论文
(三)有关《文编》《皮子文薮》《谗书》的研究论著
三、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唐代科举士子行卷风尚的形成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进士科考试的文体
第三节 科举士子行卷文体选择
第四节 科举士子行卷风尚的形成
小结
第二章 唐代科举士子行卷诗文集考论
第一节 行卷诗文集出现的原因
第二节 行卷诗文集的可考数量
第三节 行卷诗文集的特征
第四节 行卷诗文集的社会影响
小结
第三章 诗文兼具——元结行卷诗文集《文编》
第一节 《文编》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文编》的诗文特征与行卷
第三节 《文编》的社会影响
小结
第四章 文体完备——皮日休行卷诗文集《文薮》
第一节 皮日休的才学与《文薮》的编辑
第二节 《文薮》尤善箴铭的文体特征
第三节 《文薮》行卷的成功原因与社会评价
小结
第五章 以文为主——罗隐行卷诗文集《谗书》
第一节 《谗书》行卷文本的辨析
第二节 《谗书》以文为主的特征
第三节 罗隐进士落第的原因
小结
结语
附表:唐代进士科考试文体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8861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一)相关著作
(二)相关论文
(三)有关《文编》《皮子文薮》《谗书》的研究论著
三、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唐代科举士子行卷风尚的形成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进士科考试的文体
第三节 科举士子行卷文体选择
第四节 科举士子行卷风尚的形成
小结
第二章 唐代科举士子行卷诗文集考论
第一节 行卷诗文集出现的原因
第二节 行卷诗文集的可考数量
第三节 行卷诗文集的特征
第四节 行卷诗文集的社会影响
小结
第三章 诗文兼具——元结行卷诗文集《文编》
第一节 《文编》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文编》的诗文特征与行卷
第三节 《文编》的社会影响
小结
第四章 文体完备——皮日休行卷诗文集《文薮》
第一节 皮日休的才学与《文薮》的编辑
第二节 《文薮》尤善箴铭的文体特征
第三节 《文薮》行卷的成功原因与社会评价
小结
第五章 以文为主——罗隐行卷诗文集《谗书》
第一节 《谗书》行卷文本的辨析
第二节 《谗书》以文为主的特征
第三节 罗隐进士落第的原因
小结
结语
附表:唐代进士科考试文体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88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8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