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魏晋南北朝形神美学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16:26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释、儒三家基于自己理论系统对“形神”问题作出了不同阐释,但人们在作出新的阐释时已经将之前的形神观念当作自己的前理解。所以,即使在一个动态的阐释过程中仍然存在清晰的线索,使得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厘清形神观念的发展脉络,进而发觉“形神”之美到美学范畴的“形神”这一建构过程,也是中国人审美与中国美学的建构过程。首先,在审美观念层面上:玄学视域下,何晏、王弼对有名、无名等一系列概念的辨析,使得哲学转向了对本体的探索,客观上构成了一种以符号逻辑层层推演的理性模式。之后,魏晋时期对于人物“形神”的广泛品评以及嵇康《养生论》中对人之形神的集中探讨,使得人们形成了注重生命之和的观念,并且认为人身体与精神的平和能呈现出自然之道与宇宙之美。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以人的生命为核心,以符号为表现形式的玄学形神观念。在佛学视域下,在佛经传译的过程中,形神观实现了由“无”到“空”的转变。表现形神的方式除却玄学正向的推演方法外,更增添了“中道”的负的方法,这一变化丰富了中国人的艺术思维方式。慧远在“神不灭”的基础之上立论,实现了“神”的独立,人可以与万物通过精神相感应,故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审美对象,这便极...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魏晋南北朝形神美学观研究


玄学形神思想与顾恺之画作同顾恺之画论三者的关系简图

关系图,和风,关系图,刘勰


在刘勰看来诗文中的情志应该由风骨来呈现。“风”“骨”二字在《世说新语》中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品评人物,用“风骨”品评人物是为了展现人的情志,品评人的性情;在绘画之中,“骨”被顾恺之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其在顾恺之人物绘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刘勰首次将二者合之提出“风骨”的说法并赋予其新的含义。李泽厚先生给风骨下的定义是:“风骨”是生命、情感向外表现的力量(风)和理性内在的凝聚的力量(骨)两者的统一在艺术作品中的实现,它追求着一种表现了主体人格崇高的高度凝练的力之美,鲜明地体现了《易传》的积极进取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重要特征。黄侃先生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宗白华与叶朗先生认为:风骨是对文意的进一步分析。叶朗先生的观点可以用他所作的图来表示:各家对风骨的解释都有道理,正是因为风骨凝结了“情与理”“文与质”“形与神”不同层次的意蕴。如果从形神观念角度切入,刘勰所说“风骨”的关系如下图:

关系图,关系图,刘勰,梗概


各家对风骨的解释都有道理,正是因为风骨凝结了“情与理”“文与质”“形与神”不同层次的意蕴。如果从形神观念角度切入,刘勰所说“风骨”的关系如下图:刘勰所说的“风骨”合之即一种刚健梗概的文学风格,它是与辞采艳丽的靡靡之音相对,具体分析“风”与“骨”却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儒家审美文化观念[J]. 周春雨.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澄怀味象与山水有灵——宗炳《画山水序》评析[J]. 张晶.  名作欣赏. 2018(34)
[3]南朝宣佛志怪小说与思想界论争探析[J]. 张庆民.  文学遗产. 2018(06)
[4]儒家经学与浮屠译经:中国两种阐释传统及其关系[J]. 韩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10)
[5]“公共阐释论”术语、概念的构成及发展[J]. 卓今.  文艺争鸣. 2018(09)
[6]宗炳与谢灵运:从佛学到山水美学[J]. 张晶.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7)
[7]六朝形神关系研究——以顾恺之“传神写照”为例[J]. 李畅.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1)
[8]魏晋南北朝的“灵魂不灭观”[J]. 陈华文,陈淑君.  文化遗产. 2014(06)
[9]略论魏晋“形神”理论的美学转换[J]. 易菲.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佛教东渐与魏晋玄学的冲突合流[J]. 成建华.  中国佛学. 2014(01)



本文编号:3540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40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