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作品中的镜面审美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1 12:16
为了统一不同时期的哲学理论流派中具有反对传统理论倾向的思潮,上个世纪七十年便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一词。广义上来看,现代主义虽然衍生其却受其反叛,在现代化进程中比较常出现的感受丰富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也一并受到了解构和批判,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哲学及建筑学领域。随之逐步发展,后现代主义中所认为的对给定的一个文本及其他表述内容应有无限可能的解释性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甚多。在更注重对于给定含义要有无限多层面阐述可能性的当下,艺术家跳脱出传统架上艺术形式,以更强传达性的装置、行为、影像、新媒体等方式展开创作,在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下,材质与生俱来的隐喻性被发现且逐步渗入更多作品中。自希腊神话中出现那喀索斯(Narcissus)(1)的故事以来,人便已经知晓自己可以观察到自己的外貌形态,以此发现了水中的倒影等反光类型的镜像。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重要代表之一的装置艺术品将镜面等反射材质代入其中,装置艺术同时也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观念主义相交错。以小见大,不仅是装置艺术品,在后现代主义更甚的建筑领域,许多建筑物体也与反射材质有所关连,其中在该主义...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顾业群《镜像》
示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国内艺术家顾群业在“中澳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中互动作品“镜像”系列作品,用投影装置将已经设计好的影像画面投射至单反玻璃装置上,每当互动者走过镜子时,便会触发镜中的角色,继而发生动作。其中也用到了媒体艺术中所涉及的镜像技术,达到一个与观者互动的目的。在镜像艺术上,境外研究者也并未停留在视觉表面,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Felipecucker 在“manifold mirrors”(多种多样的镜子)一书中通过大量研究,将艺术与数学相结合,列出大量图形及公式的推导,将镜面的得出的图形有迹可循,运用数学的方式将艺术可计算化。虽说是用到了相对而言较为规律化的形式,但正是如此我们将虚无缥缈的艺术变得不再扑朔迷离。媒体艺术的落脚点终归是在与画面的表达上。2017 年 5 月 20,日本新媒体艺术团体 teamlab 名为“teamLab 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的大型装置在北京 798 艺术区展出,室内宛如视觉迷宫,充斥大量视觉冲击,面积多达 1500 平米。这其中的标志性作品“Flowers and People”,利用了实时的运算技术呈现了鲜花在一年四季中的盛开,在虚拟的花海中,花海会根据观看者的互动,不断的凋谢,盛开。
示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国内艺术家顾群业在“中澳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中互动作品“镜像”系列作品,用投影装置将已经设计好的影像画面投射至单反玻璃装置上,每当互动者走过镜子时,便会触发镜中的角色,继而发生动作。其中也用到了媒体艺术中所涉及的镜像技术,达到一个与观者互动的目的。在镜像艺术上,境外研究者也并未停留在视觉表面,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Felipecucker 在“manifold mirrors”(多种多样的镜子)一书中通过大量研究,将艺术与数学相结合,列出大量图形及公式的推导,将镜面的得出的图形有迹可循,运用数学的方式将艺术可计算化。虽说是用到了相对而言较为规律化的形式,但正是如此我们将虚无缥缈的艺术变得不再扑朔迷离。媒体艺术的落脚点终归是在与画面的表达上。2017 年 5 月 20,日本新媒体艺术团体 teamlab 名为“teamLab 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的大型装置在北京 798 艺术区展出,室内宛如视觉迷宫,充斥大量视觉冲击,面积多达 1500 平米。这其中的标志性作品“Flowers and People”,利用了实时的运算技术呈现了鲜花在一年四季中的盛开,在虚拟的花海中,花海会根据观看者的互动,不断的凋谢,盛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幻术场——镜面公共艺术装置的空间语言[J]. 吴玉洁.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07)
[2]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J]. 高楠. 设计. 2016(05)
[3]看不见的城市: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语境研究[J]. 陈媛媛. 设计艺术研究. 2016(01)
[4]空间幻“镜”——镜面效果在空间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J]. 刘海英. 美苑. 2015(02)
[5]新媒体艺术实践呼唤艺术媒介批评——关于新媒体艺术批评的思考[J]. 刘世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希望与审美:作为艺术解放的道德教育——从希望哲学看道德教育的审美逻辑[J]. 薛晓阳. 高等教育研究. 2014(12)
[7]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审美[J]. 高强,王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5)
[8]视觉艺术的意识形态研究[J]. 曹晖. 文艺争鸣. 2009(09)
[9]艺术观看的意识形态论辨析[J]. 吴明. 文艺理论研究. 2009(04)
[10]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J]. 张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 马晓翔.南京艺术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浮世镜—抽象艺术中的城市性与自然性[D]. 王一.中国美术学院 2016
[2]玻璃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 姜媛苑.合肥工业大学 2016
[3]论油画作品中笔触的艺术价值[D]. 张永泽.中国矿业大学 2014
[4]镜面反射特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D]. 姬广建.中国美术学院 2013
[5]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D]. 郭优.吉首大学 2012
[6]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的“审美判断力批判”[D]. 石若凡.湖北大学 2011
[7]中国数码插画的艺术价值探析[D]. 刘双花.中国美术学院 2010
[8]视错觉的研究及应用[D]. 张玉华.山东建筑大学 2010
[9]色彩意象审美视觉形式研究[D]. 何明.重庆大学 2010
[10]户外广告视觉设计研究[D]. 迟静.东北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2304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顾业群《镜像》
示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国内艺术家顾群业在“中澳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中互动作品“镜像”系列作品,用投影装置将已经设计好的影像画面投射至单反玻璃装置上,每当互动者走过镜子时,便会触发镜中的角色,继而发生动作。其中也用到了媒体艺术中所涉及的镜像技术,达到一个与观者互动的目的。在镜像艺术上,境外研究者也并未停留在视觉表面,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Felipecucker 在“manifold mirrors”(多种多样的镜子)一书中通过大量研究,将艺术与数学相结合,列出大量图形及公式的推导,将镜面的得出的图形有迹可循,运用数学的方式将艺术可计算化。虽说是用到了相对而言较为规律化的形式,但正是如此我们将虚无缥缈的艺术变得不再扑朔迷离。媒体艺术的落脚点终归是在与画面的表达上。2017 年 5 月 20,日本新媒体艺术团体 teamlab 名为“teamLab 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的大型装置在北京 798 艺术区展出,室内宛如视觉迷宫,充斥大量视觉冲击,面积多达 1500 平米。这其中的标志性作品“Flowers and People”,利用了实时的运算技术呈现了鲜花在一年四季中的盛开,在虚拟的花海中,花海会根据观看者的互动,不断的凋谢,盛开。
示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国内艺术家顾群业在“中澳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中互动作品“镜像”系列作品,用投影装置将已经设计好的影像画面投射至单反玻璃装置上,每当互动者走过镜子时,便会触发镜中的角色,继而发生动作。其中也用到了媒体艺术中所涉及的镜像技术,达到一个与观者互动的目的。在镜像艺术上,境外研究者也并未停留在视觉表面,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Felipecucker 在“manifold mirrors”(多种多样的镜子)一书中通过大量研究,将艺术与数学相结合,列出大量图形及公式的推导,将镜面的得出的图形有迹可循,运用数学的方式将艺术可计算化。虽说是用到了相对而言较为规律化的形式,但正是如此我们将虚无缥缈的艺术变得不再扑朔迷离。媒体艺术的落脚点终归是在与画面的表达上。2017 年 5 月 20,日本新媒体艺术团体 teamlab 名为“teamLab 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的大型装置在北京 798 艺术区展出,室内宛如视觉迷宫,充斥大量视觉冲击,面积多达 1500 平米。这其中的标志性作品“Flowers and People”,利用了实时的运算技术呈现了鲜花在一年四季中的盛开,在虚拟的花海中,花海会根据观看者的互动,不断的凋谢,盛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幻术场——镜面公共艺术装置的空间语言[J]. 吴玉洁.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07)
[2]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J]. 高楠. 设计. 2016(05)
[3]看不见的城市: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语境研究[J]. 陈媛媛. 设计艺术研究. 2016(01)
[4]空间幻“镜”——镜面效果在空间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J]. 刘海英. 美苑. 2015(02)
[5]新媒体艺术实践呼唤艺术媒介批评——关于新媒体艺术批评的思考[J]. 刘世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希望与审美:作为艺术解放的道德教育——从希望哲学看道德教育的审美逻辑[J]. 薛晓阳. 高等教育研究. 2014(12)
[7]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审美[J]. 高强,王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5)
[8]视觉艺术的意识形态研究[J]. 曹晖. 文艺争鸣. 2009(09)
[9]艺术观看的意识形态论辨析[J]. 吴明. 文艺理论研究. 2009(04)
[10]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J]. 张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 马晓翔.南京艺术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浮世镜—抽象艺术中的城市性与自然性[D]. 王一.中国美术学院 2016
[2]玻璃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 姜媛苑.合肥工业大学 2016
[3]论油画作品中笔触的艺术价值[D]. 张永泽.中国矿业大学 2014
[4]镜面反射特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D]. 姬广建.中国美术学院 2013
[5]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D]. 郭优.吉首大学 2012
[6]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的“审美判断力批判”[D]. 石若凡.湖北大学 2011
[7]中国数码插画的艺术价值探析[D]. 刘双花.中国美术学院 2010
[8]视错觉的研究及应用[D]. 张玉华.山东建筑大学 2010
[9]色彩意象审美视觉形式研究[D]. 何明.重庆大学 2010
[10]户外广告视觉设计研究[D]. 迟静.东北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2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6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