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精神的文本呈现
发布时间:2022-01-02 18:55
在相差数百年时间的中国孙悟空与英国哈利·波特身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是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锁定了儿童文学作品的“遗传基因”——游戏。 同属于象征性符号体系的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构对应关系,它们都有未来实践的学习和释放心理能量的双重功能,都能使积压于儿童内心受压抑的冲动得以宣泄,无法满足的愿望得以补偿。游戏精神的美学品格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为显层面,具有儿童游戏的外在特征,富有“动”与“玩”的色彩与功能;其二为潜层面,是儿童要求自由独立、扩张自我、追求力量、渴望成长的心理表达。游戏精神表达了童年的生命哲学。 本文的重点是探讨游戏精神在文本中的呈现方式,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进行,横向上从儿童游戏特征入手,分析游戏精神显、隐层面在文本中的相应呈现形态:运动性,假想性、娱乐性;纵向上从游戏精神的代言人——顽童形象入手,考察游戏精神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历程。 儿童的审美心理与成人有着显著不同,最后本文试图探讨游戏精神的审美实现方式,游戏精神的显层面以“动”与“玩”的色彩契合了儿童感知—动作性审美的特点,而游戏精神的潜隐层以其自由本质表达了儿童内在生命哲学,...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游戏精神
第一节 游戏基因
第二节 儿童游戏
第三节 游戏精神
第二章 游戏精神的文本呈现
第一节 游戏精神的文本呈现形态
一 运动性
二 假想性
三 娱乐性
第二节 游戏精神的代言人--顽童
一 顽童的雏形
二 被改造的顽童
三 反抗的顽童
四 解放的顽童
第三章 游戏精神的审美实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64707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游戏精神
第一节 游戏基因
第二节 儿童游戏
第三节 游戏精神
第二章 游戏精神的文本呈现
第一节 游戏精神的文本呈现形态
一 运动性
二 假想性
三 娱乐性
第二节 游戏精神的代言人--顽童
一 顽童的雏形
二 被改造的顽童
三 反抗的顽童
四 解放的顽童
第三章 游戏精神的审美实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64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6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