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山的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11:57
中国古典园山萌芽于先秦时期象征权力、沟通天人的“灵台”,受昆仑、蓬莱神话的影响,秦汉时期帝王在宫苑筑造“三山一池”以通神求仙,此为园山之起源。由于人们山水意识的觉醒,园山的营造又经历了从模山范水、自然写意到咫尺山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的过程。可以说,园山是有精神个性的生命体,寄托着贵族、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诉求与情致匠心。文人士大夫以瘦、漏、透、皱选石,赏石寄情,同时以眼中的自然山岳为原形,将胸中丘壑物化为自然天成的“园山”。人选石、品石、赏石,在叠石的过程中赋予石意蕴,在园林中建构着包涵生命意蕴的艺术空间,从而在艺术的腾挪中实现着精神的自由腾挪,并借“园山”这一形式实现与自然互通,抒发着园主的真性情。古典园山可观可游,文人士大夫在对游览过程中通过劳形舒体来颐养调性、怡情悦性,以此来形成一种自在而精致的文人生活,其知情意在感官的调动下充分地融合并用,参与到这种审美愉悦之中。渐而在对园山这一有意味的形式的审美观照中,因物生情,唤起了自身的生命体验,给自身以熨帖。在人与山的对话中畅神遐思,因情迁想,超越眼前实在的物象,心中生成带有主观情感的意象,从有限的园山跨越至无限的空间,创造出神与物游、情景交...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园山之历史嬗变
一. “三山一池”:通神求仙的宫苑山水
二. “景阳山”:有若自然的和谐之山
三. 艮岳:致广大而尽精微
四. 园山:诗情画意的情性之山
第二章 胸中丘壑之意构
第一节 选石赏石的趣味
一、石:天地之骨
二、赏石寄性
第二节 艺术空间的建构
一、楼台亭宇,山水眉目
二、山环水抱,山水映照
三、时空圆融,感性交融
第三节 生命意识的流动
一、季节流转:生命之序
二、老境华滋:生生之意
第三章 园山与诗意生存
第一节 观望劳形的身心愉悦
一、劳形舒体,颐养调性
二、怡情悦性,栖心丘壑
第二节 思与境偕的无穷意味
一、感物生情,因情迁想
二、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第三节 澄怀味象的理想境界
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二、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胸中有丘壑——《红楼梦》置石掇山之想[J]. 朱庐宁,王翊语. 红楼梦学刊. 2016(05)
[2]论“元四家”画理与明清私家园林叠石文化[J]. 刘仁芳,沈永宝. 广东园林. 2015(01)
[3]论“士匠结合”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J]. 刘仁芳,沈永宝.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4]从诗歌功能的演变看文人趣味之生成[J]. 李春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5]江南传统文人园创作与审美过程中的言象意思辨——以环秀山庄与小盘谷意境营造比较为例[J]. 阴帅可. 中国园林. 2011(09)
[6]“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探[J]. 祁志祥.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3)
[7]老子《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及其思维形式[J]. 马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中国赏石的分类与鉴赏[J]. 贾祥云,乔敏,贾曼. 中国园林. 2010(11)
[9]中国美学中的规避人工秩序的问题[J]. 朱良志. 江淮论坛. 2010(05)
[10]顽石的风流[J]. 朱良志. 艺术百家. 2010(02)
博士论文
[1]中国园林筑山设计理法研究[D]. 齐羚.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江南私家园林假山研究[D]. 端木山.中央美术学院 2011
[3]《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 李世葵.武汉大学 2009
[4]中国园林置石掇山设计理法论[D]. 魏菲宇.北京林业大学 2009
[5]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研究[D]. 王劲韬.清华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苏州太湖石假山传统技法及鉴赏研究[D]. 王昕.浙江大学 2013
[2]中国古典文人写意园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特征研究[D]. 高英英.山东大学 2012
[3]古代石谱与园林[D]. 王天赋.天津大学 2011
[4]中国古典园林中石构景观的审美取向研究[D]. 李方联.湖南大学 2008
[5]中国古典园林掇山置石艺术研究[D]. 陈雯婷.浙江大学 2008
[6]明代园林研究[D]. 赵熙春.天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66237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园山之历史嬗变
一. “三山一池”:通神求仙的宫苑山水
二. “景阳山”:有若自然的和谐之山
三. 艮岳:致广大而尽精微
四. 园山:诗情画意的情性之山
第二章 胸中丘壑之意构
第一节 选石赏石的趣味
一、石:天地之骨
二、赏石寄性
第二节 艺术空间的建构
一、楼台亭宇,山水眉目
二、山环水抱,山水映照
三、时空圆融,感性交融
第三节 生命意识的流动
一、季节流转:生命之序
二、老境华滋:生生之意
第三章 园山与诗意生存
第一节 观望劳形的身心愉悦
一、劳形舒体,颐养调性
二、怡情悦性,栖心丘壑
第二节 思与境偕的无穷意味
一、感物生情,因情迁想
二、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第三节 澄怀味象的理想境界
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二、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胸中有丘壑——《红楼梦》置石掇山之想[J]. 朱庐宁,王翊语. 红楼梦学刊. 2016(05)
[2]论“元四家”画理与明清私家园林叠石文化[J]. 刘仁芳,沈永宝. 广东园林. 2015(01)
[3]论“士匠结合”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J]. 刘仁芳,沈永宝.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4]从诗歌功能的演变看文人趣味之生成[J]. 李春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5]江南传统文人园创作与审美过程中的言象意思辨——以环秀山庄与小盘谷意境营造比较为例[J]. 阴帅可. 中国园林. 2011(09)
[6]“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探[J]. 祁志祥.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3)
[7]老子《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及其思维形式[J]. 马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中国赏石的分类与鉴赏[J]. 贾祥云,乔敏,贾曼. 中国园林. 2010(11)
[9]中国美学中的规避人工秩序的问题[J]. 朱良志. 江淮论坛. 2010(05)
[10]顽石的风流[J]. 朱良志. 艺术百家. 2010(02)
博士论文
[1]中国园林筑山设计理法研究[D]. 齐羚.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江南私家园林假山研究[D]. 端木山.中央美术学院 2011
[3]《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 李世葵.武汉大学 2009
[4]中国园林置石掇山设计理法论[D]. 魏菲宇.北京林业大学 2009
[5]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研究[D]. 王劲韬.清华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苏州太湖石假山传统技法及鉴赏研究[D]. 王昕.浙江大学 2013
[2]中国古典文人写意园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特征研究[D]. 高英英.山东大学 2012
[3]古代石谱与园林[D]. 王天赋.天津大学 2011
[4]中国古典园林中石构景观的审美取向研究[D]. 李方联.湖南大学 2008
[5]中国古典园林掇山置石艺术研究[D]. 陈雯婷.浙江大学 2008
[6]明代园林研究[D]. 赵熙春.天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66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6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