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译介学视域下的威廉·福克纳作品在中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07:37
  诺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南方作家的旗手""美国的莎士比亚"等,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85年,依据中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与接受语境,揭示了跨文化视域下文学译介与接受的一般规律,对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海外英语. 2020,(1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首次传入到改革开放前(1934-1978)
2 改革开放十年(1979-1989)
3 20世纪90年代初到世纪末(1990-1999)
4 新世纪二十年(2000年—至今)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六十年福克纳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陶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2]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 朱振武,郭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3]福克纳研究的新动向[J]. 张曦.  外国文学动态. 2010(03)
[4]第三届福克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J]. 蓝仁哲.  当代外国文学. 2004(03)
[5]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J]. 刘卓,彭昌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 孙致礼.  中国翻译. 2002(01)
[7]北京国际福克纳研讨会综述[J].   国外文学. 1998(03)
[8]纪念福克纳百年诞辰 交流东西方研究成果——北京国际福克纳研讨会综述[J]. 刘建华.  世界文学. 1998(01)

硕士论文
[1]二十世纪中国对福克纳的接受[D]. 黄春兰.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0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80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