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汉译本的变译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02:00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反映了俄罗斯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状,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该著作对我们研究俄罗斯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在中国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各地也同样广为流传,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目前在中国有周扬、草婴、力冈和姜明等人的十多个译本。本文经原作与草婴译本对比发现,该译本中使用了删减、简述、改变等翻译方法,对应了黄忠廉教授所提出的变译策略中的“七种变通方法”。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区别于已往的全译,开拓了翻译的研究视野。本文以变译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照《安娜·卡列尼娜》中俄两个版本,透视译者在翻译中所使用的增加、删减、改变等翻译方法,并探讨影响译者采用变通手段的因素。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阐释了变译理论的核心概念,详细地分析七种变通手段并将全译与变译进行比较;第三部分介绍《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和草婴译本;第四部分通过实例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汉译本中的变译方法;第五部分分析汉译本中影响译者翻译的因...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РЕΦЕРАТ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概述
2.1 传统的翻译方法
2.2 变译理论概述
2.2.1 变译理论的定义及特点
2.2.2 变通手段
2.2.3 变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应用的依据
2.3 本章小结
3 《安娜·卡列尼娜》及其汉译本
3.1 《安娜·卡列尼娜》及其作者
3.2 《安娜·卡列尼娜》汉译本及其译者
3.3 本章小结
4 《安娜·卡列尼娜》汉译中的变译策略分析
4.1 “增”策略的应用
4.2 “减”策略的应用
4.3 “编”策略的应用
4.4 “改”策略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影响译者翻译的因素
5.1 社会背景因素
5.2 语言差异
5.3 文化差异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英语翻译因素研究[J]. 刘伟. 华章. 2012 (06)
[2]翻译“变”“化”观[J]. 黄忠廉. 外语学刊. 2010(06)
[3]中俄宗教文化同一性的历史解读[J]. 黄秋迪. 西伯利亚研究. 2010(04)
[4]翻译要素对翻译的影响:变译与全译[J]. 李气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02)
[5]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 孙艺风. 中国翻译. 2003(05)
[6]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 王东风. 中国翻译. 2003(05)
[7]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译》[J]. 黄汉平. 中国翻译. 2003(04)
[8]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J]. 平洪. 中国翻译. 2002(05)
[9]变译全译:一对新的翻译范畴[J]. 黄忠廉. 上海科技翻译. 2002(03)
[10]变译观的演进[J]. 黄忠廉.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08)
本文编号:3581854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РЕΦЕРАТ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概述
2.1 传统的翻译方法
2.2 变译理论概述
2.2.1 变译理论的定义及特点
2.2.2 变通手段
2.2.3 变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应用的依据
2.3 本章小结
3 《安娜·卡列尼娜》及其汉译本
3.1 《安娜·卡列尼娜》及其作者
3.2 《安娜·卡列尼娜》汉译本及其译者
3.3 本章小结
4 《安娜·卡列尼娜》汉译中的变译策略分析
4.1 “增”策略的应用
4.2 “减”策略的应用
4.3 “编”策略的应用
4.4 “改”策略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影响译者翻译的因素
5.1 社会背景因素
5.2 语言差异
5.3 文化差异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英语翻译因素研究[J]. 刘伟. 华章. 2012 (06)
[2]翻译“变”“化”观[J]. 黄忠廉. 外语学刊. 2010(06)
[3]中俄宗教文化同一性的历史解读[J]. 黄秋迪. 西伯利亚研究. 2010(04)
[4]翻译要素对翻译的影响:变译与全译[J]. 李气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02)
[5]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 孙艺风. 中国翻译. 2003(05)
[6]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 王东风. 中国翻译. 2003(05)
[7]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译》[J]. 黄汉平. 中国翻译. 2003(04)
[8]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J]. 平洪. 中国翻译. 2002(05)
[9]变译全译:一对新的翻译范畴[J]. 黄忠廉. 上海科技翻译. 2002(03)
[10]变译观的演进[J]. 黄忠廉.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08)
本文编号:3581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8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