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单位”与作家创作的转变(1984-1992)

发布时间:2022-01-12 16:57
  单位作为一个具有制度性、组织性等特征的文化空间,它对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毛泽东的组织化构想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相互配合使单位成为影响文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作家不得不依附、受制于单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的文学生态与文学形态。“十七年”、“文革”与80、90年代相比,作家与单位的关系发生了明显了变化,作家在变革的新社会环境中具有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文学生态与文学形态也具有了新的质素。解析作家与单位之间关系发展变化及其给文学创作的影响,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研究现状,介绍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文学制度研究,有关自由撰稿人的研究,以及“重返八十年代”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价值、方法及写作思路。第一章主要探析作家单位的重建与新变。“新时期”以清算“文革”为肇始,于广大作家而言,首要的便是恢复在“文革”中遭受严重冲击的各级文联和作协的机构,新时期作家队伍的重建经历了严格的资格筛选。文艺界清算“文革”时包含了诸多的暧昧不清之处,“同一性”的破裂正是矛盾滋生的结果,关于《苦恋》的争论则代表主流批评的分裂...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单位的重建与新变
    一、乍暖还寒的早春:文艺机构与作家队伍的重塑
    二、同一性的暧昧与矛盾的滋生
    三、专业作家体制改革与新向度的开启
第二章 新的文学风貌的出现
    一、写作伦理的更迭与文学形态的多元
        (一)“写作伦理”与“审美范式”的确认
        (二)通俗文学的井喷
    二、自由撰稿人的复活与勃兴
        (一)稿酬制度的重启
        (二)自由撰稿人的出现
第三章 自由与限度
    一、“单位”内外与韩东的文学创作
    二、王朔:商业“先知”与自觉迎合的姿态
    三、王小波:自由写作与边缘批判的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585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85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