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的读者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19:03
兴起于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西方文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西方文论研究中心发生两次转移的重要环节。在形式主义文论之前,西方文论界对文学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创作者这一方,形式派则主张以作品本身为研究的主体,并以此建立了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批评模式。但是将文学完全独立于其他因素之外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尤其是在文学活动中无法排斥接受主体的存在。俄国形式主义以分析作品的形式着手,试图演绎出整个文学活动的过程,就不可避免地要将读者身份引入文学活动的范围。维克多·什克洛夫斯的“陌生化”理论,关注“感受”,关注读者的存在,以及在实现艺术活动过程中读者反应与陌生化手法之间的机制关联,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探讨作为文学形式的主题理论,鲍里斯·艾亨鲍姆对形式方法的研究等,都是在读者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外在形式的分析。从他们的理论文章中,能够梳理出一些关于读者意识的阐述。在这些梳理的基础上,也能大致总结出存在于俄国形式主义文中的这些读者意识所呈现出来的特征,首先是这些理论家们对读者身份的预设,而这种预设的读者很显然就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想中的读者,并没有实际地存在,且这种身份的读者,被注重的是来自他们的审...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中的读者意识
一、读者“感受”
二、“陌生化”理论与读者意识
第二章:托马舍夫斯基主题理论中的读者
一、读者态度对主题选择的影响
二、细节印证中的读者类型
第三章:艾亨鲍姆“形式方法”中的“观众”和“读者”
一、悲剧的形式与受众情感
二、形式方法与读者感受
第四章: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中的读者意识的特征
一、对读者身份的预设
二、抽象的读者
三、对读者审美感觉的重视
第五章:关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的读者意识的评析
一、对20世纪西方文论历史演进的作用与意义
二、读者意识的局限性
三、对当下文艺审美的影响与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述论[J]. 陈长利. 理论导刊. 2015(04)
[2]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客观说”下的关系反思与理论建构[J]. 陈长利.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3]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J]. 王鍾陵.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3)
[4]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 周来祥,戴孝军.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8)
[5]接受美学的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J]. 张玉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6]重心迁移:从作者到读者——20世纪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型[J]. 周宪. 文艺研究. 2010(01)
[7]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中国30年[J]. 陈建华,耿海英. 学习与探索. 2009(05)
[8]文学审美性界说[J]. 李志宏. 学习与探索. 2007(06)
[9]从学术立场重新认识形式主义[J]. 汪正龙. 文艺理论研究. 2006(04)
[10]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之路[J]. 蔚志建.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02)
博士论文
[1]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 文浩.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读者接受研究[D]. 常力强.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俄国形式主义暨陌生化理论研究[D]. 魏向阳.郑州大学 2010
[3]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 黄丽娜.西北大学 2008
[4]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研究[D]. 汪宁漪.扬州大学 2007
[5]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 宋学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 彭娟.武汉大学 2005
[7]“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 李胜利.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02736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中的读者意识
一、读者“感受”
二、“陌生化”理论与读者意识
第二章:托马舍夫斯基主题理论中的读者
一、读者态度对主题选择的影响
二、细节印证中的读者类型
第三章:艾亨鲍姆“形式方法”中的“观众”和“读者”
一、悲剧的形式与受众情感
二、形式方法与读者感受
第四章: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中的读者意识的特征
一、对读者身份的预设
二、抽象的读者
三、对读者审美感觉的重视
第五章:关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的读者意识的评析
一、对20世纪西方文论历史演进的作用与意义
二、读者意识的局限性
三、对当下文艺审美的影响与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述论[J]. 陈长利. 理论导刊. 2015(04)
[2]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客观说”下的关系反思与理论建构[J]. 陈长利.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3]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J]. 王鍾陵.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3)
[4]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 周来祥,戴孝军.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8)
[5]接受美学的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J]. 张玉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6]重心迁移:从作者到读者——20世纪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型[J]. 周宪. 文艺研究. 2010(01)
[7]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中国30年[J]. 陈建华,耿海英. 学习与探索. 2009(05)
[8]文学审美性界说[J]. 李志宏. 学习与探索. 2007(06)
[9]从学术立场重新认识形式主义[J]. 汪正龙. 文艺理论研究. 2006(04)
[10]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之路[J]. 蔚志建.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02)
博士论文
[1]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 文浩.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读者接受研究[D]. 常力强.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俄国形式主义暨陌生化理论研究[D]. 魏向阳.郑州大学 2010
[3]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 黄丽娜.西北大学 2008
[4]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研究[D]. 汪宁漪.扬州大学 2007
[5]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 宋学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 彭娟.武汉大学 2005
[7]“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 李胜利.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02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0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