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历史想象:米什莱的《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2-01-25 13:17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在1855年出版了《法国史》的第七卷《文艺复兴》。这部历史著作不仅在"文艺复兴"观念史上享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在艺术史研究中也值得关注。米什莱在逐渐形成"文艺复兴"观念的过程中,视觉艺术对他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视觉图像激发了他对文艺复兴的历史想象;另一方面,艺术作品也成了他历史想象的投射,充实了他对"文艺复兴"的阐释。
【文章来源】:艺术工作.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儒勒·米什莱,《法国史》第七卷《文艺复兴》
图4 布鲁皇家修道院正是因为有时艺术与古迹成了承载着历史想象的图像,所以《文艺复兴》每每提到艺术作品或建筑古迹,米什莱更倾向于讲述从图像带来的直接感受,而不给出它们的基本信息。在谈到这座建筑时,他没有打算事先花些篇幅介绍下这座位于布雷斯地区布尔格的布鲁皇家修道院的来龙去脉,讲讲这位奥地利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 d"Autriche]究竟是为她的哪一任丈夫建造了它。米什莱更像是假设读者已有此前走进过修道院的记忆,他直接用文字勾勒出建筑带来的图像感(图5),“对精巧、细微的迷恋。在没有升高的穹拱下,你看到洁白大理石或方解石雕成的镂空小卷花和精巧蕾丝花边的魅力;到处都装点着雏菊花”。[20]修道院用于纪念玛格丽特的第三任丈夫,他在一次狩猎中意外去世。这座晚期哥特式建筑通体洁白,正中央摆放着菲利贝尔二世的棺椁,其上方陵墓雕像身上处处装点着雏菊花,象征着玛格丽特与她的丈夫永远相伴(玛格丽特在法语和英语中的意思是雏菊花)(图6)。如果读者从未像米什莱一样走进修道院,见到过其中的陵墓与棺椁,要跟上他的思维恐怕会有些吃力。因为他紧接着谈到了其中“大理石刻小卷花像刺绣一样”以及“难以理解的暗示,谜和象征符号”,[21]意指其中与他们的名字和家族相关的那些符号与象徽(图7),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他不仅对早期虔诚的作品不太有兴趣,反而对稍后的“异教”艺术青睐有加,并公开支持由乔尔乔内和提香代表的这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因感官刺激而出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当时艺术爱好者感到不适。[3]这两位艺术家并不是凭空在米什莱心中拥有这样的位置。这得益于历史学家自己的观看经验。他曾在美第奇画廊[Galeries des Médicis][4]见过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5]也在皮蒂宫[Palais Pitti]中就“提香的美丽的《基督下十架》[Descente de Croix]”认真做了笔记,“圣母悲痛欲绝,但她心中明了;基督带着微妙的崇高”。[6]虽然米什莱很有可能在《基督下十架》的作品归属问题上出了错,不过这幅画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文艺复兴盛期画家所描绘的完美、真实女性的有了切实感受。他还为着自己能在博尔盖塞宫[palais Borghèse]中欣赏到提香的《梳妆的维纳斯》[la Femme]而感到欣喜雀跃。[7]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关注最早可以在米什莱1830年春天的意大利旅行日记中找到——他几乎走访了所有文艺复兴盛期时最负盛名的艺术古迹,圣十字教堂[Santa Croce]的米开朗基罗之墓、圣·洛伦佐教堂的美第奇家族礼拜堂、梵蒂冈的拉斐尔画室等地。它们给了历史学家有关这一时期总体的印象,并在他心中埋下了文艺复兴的“种子”。1838年,米什莱再次来到意大利北部,这一次他对威尼斯尤为钟爱,眼目所见的雕塑、绘画与建筑也带给了他有关这段时间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的直观感受,激起了他的有关文艺复兴的历史想象,并将它们带到了一年后的这门课上。有关视觉艺术的观看经验促使他在1839年7月8日的课堂上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段时间“长久以来被基督教所抑制的自然的愉悦[Cette jouissance de la nature]在方方面面抬起了头”,[8]并继而谈到“在基督教强行使世界长久地绕行后,文艺复兴即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解”[9]——文艺复兴不仅代表着人对自然世界的发现,也是人类对自我的发现。1840年,当他决定在法兰西学院开设课程时,米什莱又讲述了这个观点,课程内容有关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10]正是1839年课程的续篇。这个观点也是《文艺复兴》所提出的“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la découverte du monde,la découverte de l"homme]的观念的雏形。它随后还成为布克哈特观点的脚手架,他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把文艺复兴的文明称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11]并作为著作第四篇的标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和译法[J]. 谭世保. 世界历史. 1980(05)
[2]谈谈“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和译法[J]. 庞卓恒. 世界历史. 1980(01)
本文编号:3608605
【文章来源】:艺术工作.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儒勒·米什莱,《法国史》第七卷《文艺复兴》
图4 布鲁皇家修道院正是因为有时艺术与古迹成了承载着历史想象的图像,所以《文艺复兴》每每提到艺术作品或建筑古迹,米什莱更倾向于讲述从图像带来的直接感受,而不给出它们的基本信息。在谈到这座建筑时,他没有打算事先花些篇幅介绍下这座位于布雷斯地区布尔格的布鲁皇家修道院的来龙去脉,讲讲这位奥地利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 d"Autriche]究竟是为她的哪一任丈夫建造了它。米什莱更像是假设读者已有此前走进过修道院的记忆,他直接用文字勾勒出建筑带来的图像感(图5),“对精巧、细微的迷恋。在没有升高的穹拱下,你看到洁白大理石或方解石雕成的镂空小卷花和精巧蕾丝花边的魅力;到处都装点着雏菊花”。[20]修道院用于纪念玛格丽特的第三任丈夫,他在一次狩猎中意外去世。这座晚期哥特式建筑通体洁白,正中央摆放着菲利贝尔二世的棺椁,其上方陵墓雕像身上处处装点着雏菊花,象征着玛格丽特与她的丈夫永远相伴(玛格丽特在法语和英语中的意思是雏菊花)(图6)。如果读者从未像米什莱一样走进修道院,见到过其中的陵墓与棺椁,要跟上他的思维恐怕会有些吃力。因为他紧接着谈到了其中“大理石刻小卷花像刺绣一样”以及“难以理解的暗示,谜和象征符号”,[21]意指其中与他们的名字和家族相关的那些符号与象徽(图7),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他不仅对早期虔诚的作品不太有兴趣,反而对稍后的“异教”艺术青睐有加,并公开支持由乔尔乔内和提香代表的这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因感官刺激而出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当时艺术爱好者感到不适。[3]这两位艺术家并不是凭空在米什莱心中拥有这样的位置。这得益于历史学家自己的观看经验。他曾在美第奇画廊[Galeries des Médicis][4]见过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5]也在皮蒂宫[Palais Pitti]中就“提香的美丽的《基督下十架》[Descente de Croix]”认真做了笔记,“圣母悲痛欲绝,但她心中明了;基督带着微妙的崇高”。[6]虽然米什莱很有可能在《基督下十架》的作品归属问题上出了错,不过这幅画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文艺复兴盛期画家所描绘的完美、真实女性的有了切实感受。他还为着自己能在博尔盖塞宫[palais Borghèse]中欣赏到提香的《梳妆的维纳斯》[la Femme]而感到欣喜雀跃。[7]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关注最早可以在米什莱1830年春天的意大利旅行日记中找到——他几乎走访了所有文艺复兴盛期时最负盛名的艺术古迹,圣十字教堂[Santa Croce]的米开朗基罗之墓、圣·洛伦佐教堂的美第奇家族礼拜堂、梵蒂冈的拉斐尔画室等地。它们给了历史学家有关这一时期总体的印象,并在他心中埋下了文艺复兴的“种子”。1838年,米什莱再次来到意大利北部,这一次他对威尼斯尤为钟爱,眼目所见的雕塑、绘画与建筑也带给了他有关这段时间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的直观感受,激起了他的有关文艺复兴的历史想象,并将它们带到了一年后的这门课上。有关视觉艺术的观看经验促使他在1839年7月8日的课堂上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段时间“长久以来被基督教所抑制的自然的愉悦[Cette jouissance de la nature]在方方面面抬起了头”,[8]并继而谈到“在基督教强行使世界长久地绕行后,文艺复兴即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解”[9]——文艺复兴不仅代表着人对自然世界的发现,也是人类对自我的发现。1840年,当他决定在法兰西学院开设课程时,米什莱又讲述了这个观点,课程内容有关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10]正是1839年课程的续篇。这个观点也是《文艺复兴》所提出的“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la découverte du monde,la découverte de l"homme]的观念的雏形。它随后还成为布克哈特观点的脚手架,他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把文艺复兴的文明称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11]并作为著作第四篇的标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和译法[J]. 谭世保. 世界历史. 1980(05)
[2]谈谈“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和译法[J]. 庞卓恒. 世界历史. 1980(01)
本文编号:3608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0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