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境视角下《茶馆》反讽英译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境视角下《茶馆》反讽英译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反讽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老舍《茶馆》中突出的语言特色。在文学领域,不同标准下反讽的分类会不同,最广为接受的分类是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这三类反讽在老舍的《茶馆》中均有体现。老舍成功地将反讽艺术手法运用于剧中人物的刻画,使读者在理解反讽的基础上了解作者表达的真正意图,加深理解《茶馆》的反讽话语。反讽话语通常需要从上下文语境中了解其用意,因此,《茶馆》的译者应再现原文反讽话语的意义和表现形式,使译语读者获得相同的讽刺效果。本文从认知语境的视角出发,首先对比分析了《茶馆》英若诚和霍华译本中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翻译的异同点,然后指出译者的认知语境是如何影响译者翻译反讽的。译者对反讽话语理解的不同,导致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翻译原文的反讽话语。译者的百科知识、逻辑信息、词汇信息等都会制约译者理解和翻译反讽话语。为了最大程度地再现反讽的讽刺效果,译者采取的主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另外,译者还创造性地翻译反讽以加强讽刺效果。本文通过对比《茶馆》英译本中的反讽翻译,结合认知语境视角分析了译者的翻译方法。译者只有通过努力获得最大的反讽语境效果,才能以最佳的形式把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读者,同时,只有读者抓住了语境中的关键信息,获取了相同的语境效果,才能真正理解译者要表达的内容。
【关键词】:反讽 反讽翻译 《茶馆》 认知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8
- 中文摘要8-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3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13
- 1.3 Thesis Structure13-14
- 1.4 Research Significance14-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3
- 2.1 Studies on Irony and Irony Translation15-19
- 2.2 Studies on English Versions of Teahouse19-20
- 2.3 Studies on Cognitive Context20-23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23-27
- 3.1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Cognitive Context23-25
- 3.2 Functions of Cognitive Context in Irony Translation25-27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Irony Translation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eahouse27-43
- 4.1 English Translation of Verbal Irony27-33
- 4.1.1 Implied Meaning Inferred from Situational Context27-31
- 4.1.2 Intentional Meaning Inferred from Speakers’ Real Intention31-33
- 4.2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tuational Irony33-38
- 4.2.1 Image-Shaping in the Context33-36
- 4.2.2 Connections between Characters in the Context36-38
- 4.3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ramatic Irony38-43
- 4.3.1 Contradictions in the Context38-40
- 4.3.2 Implicature in a Dual Context40-43
- Chapter Fiv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Context on Irony Translation in EnglishVersions of Teahouse43-58
- 5.1 Influence of Encyclopedic Knowledge on Irony Translation43-47
- 5.1.1 Influence of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Ideas43-45
- 5.1.2 Influence of Translators’ Language Proficiency45-47
- 5.2 Influence of Translators’ Interpretation of Irony47-52
- 5.2.1 Identification of Ironical Meaning47-50
- 5.2.2 Logical Inference of Ironical Utterance50-52
- 5.3 Influence on Choices of Translation Methods of Irony52-58
- 5.3.1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of Irony52-55
- 5.3.2 Transliteration of Irony55-5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8-61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8-59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59-60
- 6.3 Research Prospects60-61
- Bibliography61-64
- Appendix A64-65
- Appendix B65-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湘臣;老舍与《茶馆》[J];农业考古;2003年02期
2 刘海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浅析《茶馆》[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3 熊坤静;;老舍与话剧《茶馆》[J];文史月刊;2010年02期
4 董瑞雪;;红色主题遮蔽下的忧思之作——《茶馆》主题新论[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2期
5 郭一瞳;;电视剧《茶馆》[J];电视研究;2010年09期
6 江东;;“闲话”的“弹性”——读话剧《茶馆》一得[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9期
7 周瑞祥;《茶馆》访欧演出散记[J];人民戏剧;1980年12期
8 史燕生 ,郭安定;西欧报刊评《茶馆》[J];文艺研究;1981年01期
9 皖人;一斑窥《茶馆》[J];文谭;1983年03期
10 英若诚;;由《茶馆》引出的一条教训[J];文艺争鸣;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敏;;一丘一壑也风流——省略号在《茶馆》中的妙用[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庆云;《茶馆》新“掌柜”[N];解放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徐馨;《茶馆》复排 精彩依旧[N];人民日报;2005年
3 张何平 姚小敏;《茶馆》倾倒台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4 本报记者 成长;“80后”演员解构《茶馆》[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伍立杨;《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N];海南日报;2010年
6 王呈伟;电视剧《茶馆》成功的经典翻拍[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贾梦雨;电视《茶馆》,为名著改编泡了壶好茶[N];新华日报;2010年
8 贾薇;人艺《茶馆》续写500场辉煌传奇[N];北京日报;2004年
9 记者贾薇;千名外宾看《茶馆》度新春[N];北京日报;2003年
10 张楠;《茶馆》复排引发“创新”“拷贝”之争[N];工人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静;《茶馆》接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萍;《茶馆》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李倩;认知语境视角下《茶馆》反讽英译对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蒋杰;《茶馆》的诞生机制及其主题的多重意蕴[D];山东大学;2008年
5 何文娟;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茶馆》的反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蔡丹丹;《茶馆》接受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7 陈奕;重读《茶馆》[D];厦门大学;2006年
8 宁博;短暂的沉寂 持久的关注[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e,
本文编号:364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