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巫:楚美术中的戏蛇图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8 19:24
楚美术中丰富而系统化的戏蛇图像构成了先秦戏蛇图像的主体,楚文化是研究戏蛇图像的重要文化语境。楚美术图像的戏蛇主体经历了由鸟兽到半人半兽,再到人的演变轨迹,表现为人的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蛇意象是理解戏蛇图像内涵的关键,戏蛇图像是先秦楚人基于敬蛇与惧蛇的双重文化心理表现。戏蛇图像的主体为神巫形象,神与巫存在一定程度的同一性,楚美术戏蛇图像集中表现了楚人审美意识中的神巫观念。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戏蛇图像与楚文化
二、戏蛇主体由鸟兽到人的转变
三、敬蛇与惧蛇的双重文化心理
(一)敬蛇
(二)惧蛇
四、戏蛇图像中的神巫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巫“操蛇舞”考[J]. 张玉玲.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7(04)
[2]“操蛇之神”到底是何方神仙[J]. 顾常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11)
[3]从《山海经》看白蛇的性恶之源及其最初流变[J]. 李姝,刘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4]肖形印“神人操蛇”图像的产生及演变[J]. 朱存明,董良敏. 中国美术研究. 2012(Z1)
[5]灵魂的包装——曾侯乙墓内棺漆画图像的解读[J]. 庞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2)
[6]蛇:参与神灵形象整合的活性因子——珥蛇、操蛇、践蛇之神的文化意蕴[J]. 李炳海. 文艺研究. 2004(01)
[7]曾侯乙墓五弦琴上伏羲和女娲图象考释[J]. 郭德维. 江汉考古. 2000(01)
[8]淮阴高庄墓刻纹铜器上的神人怪兽图像[J]. 王厚宇. 东南文化. 1994(04)
[9]淮阴高庄战国墓铜器刻纹和《山海图》[J]. 王立仕. 东南文化. 1991(06)
[10]淮阴高庄战国墓[J]. 王立仕. 考古学报. 1988(02)
本文编号:369290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戏蛇图像与楚文化
二、戏蛇主体由鸟兽到人的转变
三、敬蛇与惧蛇的双重文化心理
(一)敬蛇
(二)惧蛇
四、戏蛇图像中的神巫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巫“操蛇舞”考[J]. 张玉玲.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7(04)
[2]“操蛇之神”到底是何方神仙[J]. 顾常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11)
[3]从《山海经》看白蛇的性恶之源及其最初流变[J]. 李姝,刘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4]肖形印“神人操蛇”图像的产生及演变[J]. 朱存明,董良敏. 中国美术研究. 2012(Z1)
[5]灵魂的包装——曾侯乙墓内棺漆画图像的解读[J]. 庞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2)
[6]蛇:参与神灵形象整合的活性因子——珥蛇、操蛇、践蛇之神的文化意蕴[J]. 李炳海. 文艺研究. 2004(01)
[7]曾侯乙墓五弦琴上伏羲和女娲图象考释[J]. 郭德维. 江汉考古. 2000(01)
[8]淮阴高庄墓刻纹铜器上的神人怪兽图像[J]. 王厚宇. 东南文化. 1994(04)
[9]淮阴高庄战国墓铜器刻纹和《山海图》[J]. 王立仕. 东南文化. 1991(06)
[10]淮阴高庄战国墓[J]. 王立仕. 考古学报. 1988(02)
本文编号:3692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9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