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与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
发布时间:2022-12-06 19:22
无论是探讨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理论建设,重估波格丹诺夫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还是重审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史,都有必要厘清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联系。通过细读文本,还原历史现场,可知,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在1921年到1934年之间,深受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理论概念的命名,另一方面体现在批评话语的选择。不过,作家对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解和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转述与初识、征用与实践、清除与残留;这一理论满足了作家对无产阶级文艺的最初想象,逐渐成为了无产阶级文艺建设的理论资源,随着1930年以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相关文章在中国的译介,作家从哲学、美学、方法论、批评实践、政治倾向上系统反思无产阶级文化派。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评价影响了中国的认识和实践。无产阶级文化派-波格丹诺夫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以"我"为主,选择适合中国现实的资源,加以改造,进行理论建设。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无产阶级文艺的最初想象:转述与初识
二、无产阶级文艺的建设资源:征用与实践
三、无产阶级文艺的全面反思:清除与残留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仿写与改写:被误读的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J]. 白杰. 俄罗斯文艺. 2017(01)
[2]波格丹诺夫在中国: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沉没的声音”[J]. 胡一峰. 学术研究. 2012(04)
[3]1925年前后茅盾文艺思想辨析——茅盾与波格丹诺夫文艺思想比较谈[J]. 李标晶.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2(04)
[4]列宁同“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斗争[J]. 马龙闪. 世界历史. 1981(04)
[5]列宁同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斗争[J]. 吴元迈. 世界文学. 1978 (04)
本文编号:371149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无产阶级文艺的最初想象:转述与初识
二、无产阶级文艺的建设资源:征用与实践
三、无产阶级文艺的全面反思:清除与残留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仿写与改写:被误读的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J]. 白杰. 俄罗斯文艺. 2017(01)
[2]波格丹诺夫在中国: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沉没的声音”[J]. 胡一峰. 学术研究. 2012(04)
[3]1925年前后茅盾文艺思想辨析——茅盾与波格丹诺夫文艺思想比较谈[J]. 李标晶.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2(04)
[4]列宁同“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斗争[J]. 马龙闪. 世界历史. 1981(04)
[5]列宁同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斗争[J]. 吴元迈. 世界文学. 1978 (04)
本文编号:3711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1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