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水浒故事侠义报恩母题嬗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02:17
中国文史资料书写侠义报恩母题的传统由来已久。水浒故事作为描写侠义报恩母题的重镇,展示了梁山好汉多样的报恩形式的和丰富的报恩内容。元末明初《水浒传》(1)的问世,引发水浒故事在杂剧、传奇及小说等各种文体间的不断重写,本文以侠义报恩母题在明代不同时期水浒故事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运用主题学、叙事学等方法,研究其表现特征与深在成因。本文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及先行研究概况,重点在于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第一章对明前水浒故事中的侠义报恩母题进行概述,指出其奠定了后世侠义报恩母题嬗变的基础。第二章指出,《水浒传》特殊的成书过程和小说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侠义报恩母题的全面丰富,包括报恩者形象、报恩内容、报恩书写特征和报恩情节功能四个方面。其中报恩内容有知遇之恩,基于血缘关系的报亲和救助之恩。侠义报恩情节的叙事功能为:构建梁山集团,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命运和惩奸黜邪的教化作用。第三章对明代杂剧、传奇中侠义报恩母题的特征加以总结,包括忠臣型的报恩者,辅助报恩的女性形象和报恩观念变化三部分;并从时代环境、文体特征分析了嬗变成因。在明代水浒杂剧、传奇里,义气报恩被边缘化,...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综述
第一章 明前水浒故事侠义报恩母题概述
第二章 明代《水浒传》对侠义报恩母题的全面丰富
第一节 报恩者形象的重构
一、鲜活有力、真切可感
二、注重私利、理性凸显
第二节 侠义报恩内容的扩大
一、“士不遇”心态下的知遇之恩
二、基于血缘关系的报亲
三、义气感召的救助之恩
第三节 侠义报恩书写特征
一、个人报恩与集体报恩的篇幅分割:“二八定律”
二、“犯中求避”对类型化的补救
第四节 侠义报恩的叙事功能
一、梁山集团的构建
二、情节发展的需要
三、人物命运的展示
四、惩奸黜恶的教化作用
第三章 明杂剧、传奇侠义报恩母题的延伸
第一节 作为忠臣的报恩者
第二节 辅助报恩的女性形象
第三节 报恩观念的变化
一、边缘化的义气报恩
二、从“忠君”到“报国”的意识觉醒
三、忠孝龃龉下孝子的焦虑
第四章 《水浒传》续书侠义报恩母题研究
第一节 《金瓶梅》中报恩的反讽意味
第二节 《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中的侠义报恩描写
一、对《水浒传》侠义报恩的承继
二、《水浒传》侠义报恩的新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湖英雄:宋代“富民”阶层追求的另一种表达图式——以《水浒传》为考察对象[J]. 张锦鹏.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1)
[2]江湖想象与权力实践——《水浒传》的空间难题[J]. 曹清华. 学术月刊. 2019(09)
[3]《水浒传》与宋元话本[J]. 程毅中. 文学遗产. 2019(03)
[4]论《水浒传》的“忠义”冲突及其近代意义[J]. 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02)
[5]义利之间:明清小说恩报叙事的复杂性[J]. 刘卫英,梁晓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中日民间动物报恩故事对比研究[J]. 王胜波,李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11)
[7]明清戏曲“宗元”观念及相关问题[J]. 杜桂萍.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3)
[8]主体间性美学思想对恩情文化的解构[J].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火攻、纵火及火观念的生态化审视——从《水浒传》到还珠楼主[J]. 刘卫英,李亚佛,陈立婷. 中华文化论坛. 2017(10)
[10]“拔刺报恩”故事的印度渊源与发展演变[J]. 蔡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唐代小说的明清传播[D]. 孔敏.山东大学 2013
[2]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 董定一.南开大学 2013
[3]水浒小说研究[D]. 宋金民.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 宋巍.陕西师范大学 2006
[5]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D]. 陈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6]唐代侠风与文学[D]. 汪聚应.陕西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从《三侠五义》看中古时代民间侠义乌托邦的建构[D]. 李霞.河南大学 2017
[2]《搜神记》报恩故事研究[D]. 杨俊.西南大学 2016
[3]《搜神记》报恩主题研究[D]. 刘刚.山西师范大学 2013
[4]元明清水浒戏英雄形象与侠义精神研究[D]. 冯晓.安徽大学 2012
[5]延续·超越[D]. 王婧之.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明代水浒传奇研究[D]. 邱苇.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2055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综述
第一章 明前水浒故事侠义报恩母题概述
第二章 明代《水浒传》对侠义报恩母题的全面丰富
第一节 报恩者形象的重构
一、鲜活有力、真切可感
二、注重私利、理性凸显
第二节 侠义报恩内容的扩大
一、“士不遇”心态下的知遇之恩
二、基于血缘关系的报亲
三、义气感召的救助之恩
第三节 侠义报恩书写特征
一、个人报恩与集体报恩的篇幅分割:“二八定律”
二、“犯中求避”对类型化的补救
第四节 侠义报恩的叙事功能
一、梁山集团的构建
二、情节发展的需要
三、人物命运的展示
四、惩奸黜恶的教化作用
第三章 明杂剧、传奇侠义报恩母题的延伸
第一节 作为忠臣的报恩者
第二节 辅助报恩的女性形象
第三节 报恩观念的变化
一、边缘化的义气报恩
二、从“忠君”到“报国”的意识觉醒
三、忠孝龃龉下孝子的焦虑
第四章 《水浒传》续书侠义报恩母题研究
第一节 《金瓶梅》中报恩的反讽意味
第二节 《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中的侠义报恩描写
一、对《水浒传》侠义报恩的承继
二、《水浒传》侠义报恩的新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湖英雄:宋代“富民”阶层追求的另一种表达图式——以《水浒传》为考察对象[J]. 张锦鹏.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1)
[2]江湖想象与权力实践——《水浒传》的空间难题[J]. 曹清华. 学术月刊. 2019(09)
[3]《水浒传》与宋元话本[J]. 程毅中. 文学遗产. 2019(03)
[4]论《水浒传》的“忠义”冲突及其近代意义[J]. 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02)
[5]义利之间:明清小说恩报叙事的复杂性[J]. 刘卫英,梁晓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中日民间动物报恩故事对比研究[J]. 王胜波,李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11)
[7]明清戏曲“宗元”观念及相关问题[J]. 杜桂萍.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3)
[8]主体间性美学思想对恩情文化的解构[J].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火攻、纵火及火观念的生态化审视——从《水浒传》到还珠楼主[J]. 刘卫英,李亚佛,陈立婷. 中华文化论坛. 2017(10)
[10]“拔刺报恩”故事的印度渊源与发展演变[J]. 蔡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唐代小说的明清传播[D]. 孔敏.山东大学 2013
[2]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 董定一.南开大学 2013
[3]水浒小说研究[D]. 宋金民.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 宋巍.陕西师范大学 2006
[5]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D]. 陈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6]唐代侠风与文学[D]. 汪聚应.陕西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从《三侠五义》看中古时代民间侠义乌托邦的建构[D]. 李霞.河南大学 2017
[2]《搜神记》报恩故事研究[D]. 杨俊.西南大学 2016
[3]《搜神记》报恩主题研究[D]. 刘刚.山西师范大学 2013
[4]元明清水浒戏英雄形象与侠义精神研究[D]. 冯晓.安徽大学 2012
[5]延续·超越[D]. 王婧之.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明代水浒传奇研究[D]. 邱苇.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2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1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