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修辞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00:01
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助力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莫言小说的译介研究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莫言翻译研究已经成为显学。借助可视化科学计量统计工具,可以看出目前现阶段莫言小说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译者葛浩文的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译者惯习、翻译与改写、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相关论题,更加倾向于探讨对文化、社会等“文本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而忽视“文本内”资源的挖掘,莫言小说翻译研究亟待寻找新的理论阐释空间。本研究以中国本土修辞学理论——广义修辞学为总体理论框架,辅以巴赫金的对话、复调、狂欢理论,主要以莫言的六部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生死疲劳》、《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进行对比分析,探析莫言小说的系统性修辞特征,构建其原文和英译文中的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在分析英译者对不同修辞采取的翻译方法的同时,亦深入分析原文的修辞建构对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读者提出的认知要求。笔者在莫言小说修辞技巧层级选取明喻、通感、超常规句式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莫言的明喻本体呈现肉体化、自然化、有灵化、魔幻化、动物化的倾向,喻体的选择呈现陌生化、游戏化、...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点
1.4 选题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莫言小说译介现状梳理
2.1.1 莫言小说译介语种概览
2.1.2 基于OCLC的收藏莫言小说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数量
2.1.3 基于亚马逊网站评论的一般读者接受现状
2.2 文献综述
2.2.1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莫言小说翻译研究综述
2.2.1.1 莫言小说翻译的总体研究趋势
2.2.1.2 莫言小说翻译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分析
2.2.1.3 莫言小说翻译研究关键词网络图谱
2.2.1.4 莫言小说翻译为论题的硕博士论文概览
2.2.2 莫言小说修辞翻译研究综述
2.3 理论基础
2.3.1 修辞学理论
2.3.1.1 域外修辞学研究演变
2.3.1.2 中国修辞学发展流变
2.3.1.3 广义修辞学理论
2.3.2 巴赫金理论
2.3.2.1 巴赫金语言哲学——对话主义
2.3.2.2 历史诗学——复调诗学
2.3.2.3 文化诗学——狂欢化诗学
2.3.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模型
第三章 莫言小说修辞技巧及其英译
3.1 莫言的文学修辞思想
3.2 莫言小说明喻修辞及其英译
3.2.1 《红高粱家族》明喻本体的特征
3.2.2 《红高粱家族》明喻喻体的特征
3.2.3 《红高粱家族》明喻的英译
3.3 莫言小说通感修辞及其英译
3.3.1 莫言文学中的通感修辞建构
3.3.2 通感修辞的定义及属性
3.3.2.1 通感的修辞维度
3.3.2.2 通感的认知维度
3.3.2.3 通感的哲学维度
3.3.3 通感修辞在莫言文本中的建构及其翻译
3.3.4 葛浩文与莫言的审美共通感
3.4 莫言小说超常规句式及其英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莫言小说的修辞诗学及其英译
4.1 杂语修辞及其英译
4.1.1 杂语修辞
4.1.2 杂语修辞在莫言文本中的建构
4.1.3 杂语修辞在英译文中的翻译
4.2 戏仿修辞
4.2.1 莫言小说文本中的游戏性戏仿建构
4.2.2 仿拟修辞的定义
4.2.3 仿拟的基本属性及心理认知过程
4.2.4 仿拟和互文性
4.2.5 莫言小说仿拟修辞在译文中的翻译和建构
4.2.5.1 词汇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2 短语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3 句子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4 风格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5 篇章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6 仿拟修辞的认知诗学建构与翻译
4.3 民间诗学
4.3.1 猫腔叙事及其英译
4.3.1.1 开章引子中的猫腔及其英译
4.3.1.2 正文中的猫腔唱段及其英译
4.3.1.3 猫腔叙事在译文中的修辞建构
4.3.2 莫言文本的类书场叙事及其英译
4.3.2.1 莫言的类书场文本建构概述
4.3.2.2 《天堂蒜薹之歌》类书场歌谣的英译
4.3.2.3 《酒国》类书场文本建构及其英译
4.3.3 莫言民间诗学的异质性与可译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莫言修辞哲学及其英译
5.1 修辞哲学研究的重要性
5.2 莫言小说的反讽修辞哲学及其英译
5.2.1 反讽及西方反讽理论体系
5.2.2 反讽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5.2.3 反讽在莫言文学中的建构及英译
5.2.3.1 言语反讽
5.2.3.2 叙事反讽
5.2.3.2.1 戏仿性反讽
5.2.3.2.2 结构性反讽
5.2.3.2.3 语态性反讽
5.2.3.2.4 视点性反讽
5.2.3.3 总体反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局限
6.3 展望与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简历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J]. 王文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5)
[2]轻视研究对象——当前国内翻译研究的一大症结[J]. 韩子满. 当代外语研究. 2017(05)
[3]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J]. 胡安江. 中国翻译. 2017(05)
[4]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J]. 洪治纲. 文艺争鸣. 2017(08)
[5]从认知诗学视角考察文学性的翻译[J]. 赵彦春,吴浩浩. 外语研究. 2017(03)
[6]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译介与接受的障碍及其原因探析[J]. 许多.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4)
[7]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刘震云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J]. 胡安江,彭红艳.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3)
[8]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评析——以莫言、毕飞宇小说为例[J]. 冯全功.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3)
[9]从讽刺到反讽——莫言对鲁迅创作手法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J].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10]葛浩文的翻译诗学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J]. 甘露. 上海翻译. 2017(01)
博士论文
[1]文化转向视域下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D]. 孙宇.吉林大学 2017
[2]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潘辉煌.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 鲍晓英.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 何媛媛.苏州大学 2013
[5]布尔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的译者葛浩文翻译惯习研究[D]. 鄢佳.山东大学 2013
[6]文学翻译的文体学评估框架[D]. 吴建.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7]翻译的修辞学研究[D]. 张瑜.南京师范大学 2013
[8]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 王璐.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D]. 陈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10]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红楼梦》英译研究[D]. 冯全功.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4304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点
1.4 选题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莫言小说译介现状梳理
2.1.1 莫言小说译介语种概览
2.1.2 基于OCLC的收藏莫言小说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数量
2.1.3 基于亚马逊网站评论的一般读者接受现状
2.2 文献综述
2.2.1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莫言小说翻译研究综述
2.2.1.1 莫言小说翻译的总体研究趋势
2.2.1.2 莫言小说翻译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分析
2.2.1.3 莫言小说翻译研究关键词网络图谱
2.2.1.4 莫言小说翻译为论题的硕博士论文概览
2.2.2 莫言小说修辞翻译研究综述
2.3 理论基础
2.3.1 修辞学理论
2.3.1.1 域外修辞学研究演变
2.3.1.2 中国修辞学发展流变
2.3.1.3 广义修辞学理论
2.3.2 巴赫金理论
2.3.2.1 巴赫金语言哲学——对话主义
2.3.2.2 历史诗学——复调诗学
2.3.2.3 文化诗学——狂欢化诗学
2.3.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模型
第三章 莫言小说修辞技巧及其英译
3.1 莫言的文学修辞思想
3.2 莫言小说明喻修辞及其英译
3.2.1 《红高粱家族》明喻本体的特征
3.2.2 《红高粱家族》明喻喻体的特征
3.2.3 《红高粱家族》明喻的英译
3.3 莫言小说通感修辞及其英译
3.3.1 莫言文学中的通感修辞建构
3.3.2 通感修辞的定义及属性
3.3.2.1 通感的修辞维度
3.3.2.2 通感的认知维度
3.3.2.3 通感的哲学维度
3.3.3 通感修辞在莫言文本中的建构及其翻译
3.3.4 葛浩文与莫言的审美共通感
3.4 莫言小说超常规句式及其英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莫言小说的修辞诗学及其英译
4.1 杂语修辞及其英译
4.1.1 杂语修辞
4.1.2 杂语修辞在莫言文本中的建构
4.1.3 杂语修辞在英译文中的翻译
4.2 戏仿修辞
4.2.1 莫言小说文本中的游戏性戏仿建构
4.2.2 仿拟修辞的定义
4.2.3 仿拟的基本属性及心理认知过程
4.2.4 仿拟和互文性
4.2.5 莫言小说仿拟修辞在译文中的翻译和建构
4.2.5.1 词汇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2 短语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3 句子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4 风格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5.5 篇章层面的仿拟及其英译
4.2.6 仿拟修辞的认知诗学建构与翻译
4.3 民间诗学
4.3.1 猫腔叙事及其英译
4.3.1.1 开章引子中的猫腔及其英译
4.3.1.2 正文中的猫腔唱段及其英译
4.3.1.3 猫腔叙事在译文中的修辞建构
4.3.2 莫言文本的类书场叙事及其英译
4.3.2.1 莫言的类书场文本建构概述
4.3.2.2 《天堂蒜薹之歌》类书场歌谣的英译
4.3.2.3 《酒国》类书场文本建构及其英译
4.3.3 莫言民间诗学的异质性与可译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莫言修辞哲学及其英译
5.1 修辞哲学研究的重要性
5.2 莫言小说的反讽修辞哲学及其英译
5.2.1 反讽及西方反讽理论体系
5.2.2 反讽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5.2.3 反讽在莫言文学中的建构及英译
5.2.3.1 言语反讽
5.2.3.2 叙事反讽
5.2.3.2.1 戏仿性反讽
5.2.3.2.2 结构性反讽
5.2.3.2.3 语态性反讽
5.2.3.2.4 视点性反讽
5.2.3.3 总体反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局限
6.3 展望与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简历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J]. 王文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5)
[2]轻视研究对象——当前国内翻译研究的一大症结[J]. 韩子满. 当代外语研究. 2017(05)
[3]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J]. 胡安江. 中国翻译. 2017(05)
[4]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J]. 洪治纲. 文艺争鸣. 2017(08)
[5]从认知诗学视角考察文学性的翻译[J]. 赵彦春,吴浩浩. 外语研究. 2017(03)
[6]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译介与接受的障碍及其原因探析[J]. 许多.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4)
[7]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刘震云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J]. 胡安江,彭红艳.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3)
[8]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评析——以莫言、毕飞宇小说为例[J]. 冯全功.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3)
[9]从讽刺到反讽——莫言对鲁迅创作手法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J].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10]葛浩文的翻译诗学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J]. 甘露. 上海翻译. 2017(01)
博士论文
[1]文化转向视域下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D]. 孙宇.吉林大学 2017
[2]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潘辉煌.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 鲍晓英.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 何媛媛.苏州大学 2013
[5]布尔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的译者葛浩文翻译惯习研究[D]. 鄢佳.山东大学 2013
[6]文学翻译的文体学评估框架[D]. 吴建.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7]翻译的修辞学研究[D]. 张瑜.南京师范大学 2013
[8]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 王璐.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D]. 陈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10]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红楼梦》英译研究[D]. 冯全功.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4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2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