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化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00:07
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这已然是个不争的事实。视觉图像已经全面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视觉图像借助各种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新兴媒介摇身一变迅速成为吸人“眼球”的新鲜事物,并进而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的主流。视觉图像在丰富和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开阔人们视野,改变人们传统的观看方式的同时,无疑也使人们的审美方式、审美理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视觉化和感官化了。正当视觉文化发展为人类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时,我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生活体验以及文化境遇等也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就文学领域而言,文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图像为文化承载范式的视觉文化时代同样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是文学经典,并在视觉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文学经典的图像化趋势与图像叙事模式,与以往过于强调文学经典“审美自律性”的研究范式截然相反,文章力图对影响文学经典生成与发展的外部因素进行探讨,把握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所呈现的新的特点。文章主要由六部分构成,具体思路如下:绪论部分...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学经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创新之处与研究思路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经典”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基本特性
一、“经典”的词源学渊源
二、经典性:文学经典的基本特性探究
三、经典化:文学经典的生成机制辨析
第二章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化趋势与阅读转向
一、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化表征
(一)“图”文天下:文学经典著作的图文化
(二)“文”随影“动”:经典文学文本的影视化
(三)“视”听之娱:古典文学名著的网游化
二、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化的逻辑理据
(一)经济动因:消费社会的全面来临与图像文化的兴起
(二)内在驱力:读者视觉感官的本能需求与审美趣味的变迁
(三)技术支持: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崛起
三、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化的阅读转向
(一)阅读状态:从“静观沉思”到“片刻体验”
(二)阅读对象:从“意象品味”到“视像浏览”
(三)阅读性质:从欣赏性阅读到消费性阅读
第三章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叙事
一、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叙事的话语优势
(一)言说优势:形象的直观性
(二)本体优势:符号的隐喻性
(三)接受优势:理解的多义性
二、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叙事存在的局限
(一)“真实性”消解
(二)“深度意义”解构
(三)“艺术常态”变异
三、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文”互文的运行机制
(一)图文冲突机制
(二)图文互补机制
(三)图文转化机制
第四章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命运与归宿
一、“伟大时代为何难觅伟大作品”
二、文学“死亡”抑或“终结”?
三、文学经典走向“再经典化”与“泛经典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觉转向”与文学经典“再经典化”的演化逻辑——兼及建构“视觉批评学”之可能[J]. 张伟.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4)
[2]“文学与图像关系”视野下的“形象思维”问题重估[J]. 赵敬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4)
[3]当代文学:去经典化还是再经典化[J]. 刘悦笛. 文艺争鸣. 2017(03)
[4]论文学经典的后天生成机制[J]. 张荣翼. 河北学刊. 2017(02)
[5]作为“动态经典”与“文学文本”的阐释——浩然作品的海外传播与研究[J]. 曹霞.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
[6]何谓经典 如何建构——“走向经典的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论坛述评[J]. 谢纳,宋伟.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
[7]《白鹿原》经典化问题考察[J]. 房伟.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
[8]当文学经典遇到电影——从《西游记》电影改编说起[J]. 李楠,吴思萌. 电影评介. 2017(02)
[9]致敬经典:以视觉化影像传播之名[J]. 关峥. 电影评介. 2017(02)
[10]试论文学经典化的动力机制[J]. 郁玉英. 兰州学刊. 2017(01)
博士论文
[1]电子媒介视域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D]. 卢兴.辽宁大学 2014
[2]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D]. 赵宏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 张红军.辽宁大学 2011
[4]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 蔡颖华.福建师范大学 2011
[5]从影像到拟像[D]. 高字民.陕西师范大学 2009
[6]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 赵晓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跨越媒介走向图文共生[D]. 杨茜文.天津师范大学 2017
[2]试论中国文学经典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境遇[D]. 王臻.南京艺术学院 2016
[3]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D]. 孙榕璐.辽宁大学 2016
[4]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D]. 李佩颖.安徽大学 2016
[5]视觉文化视野下的经典文学传播研究[D]. 黄珊珊.湖北民族学院 2015
[6]消费文化语境下我国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D]. 杜学敏.华中师范大学 2015
[7]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四大经典小说[D]. 范琳.山西师范大学 2015
[8]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经典理论研究[D]. 吕杉杉.山东师范大学 2014
[9]网络平台的兴起和当代文学经典的生成[D]. 郭垚.温州大学 2014
[10]新世纪以来现代文学经典影视传播困境及对策研究[D]. 黎妮.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24314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学经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创新之处与研究思路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经典”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基本特性
一、“经典”的词源学渊源
二、经典性:文学经典的基本特性探究
三、经典化:文学经典的生成机制辨析
第二章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化趋势与阅读转向
一、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化表征
(一)“图”文天下:文学经典著作的图文化
(二)“文”随影“动”:经典文学文本的影视化
(三)“视”听之娱:古典文学名著的网游化
二、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化的逻辑理据
(一)经济动因:消费社会的全面来临与图像文化的兴起
(二)内在驱力:读者视觉感官的本能需求与审美趣味的变迁
(三)技术支持: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崛起
三、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化的阅读转向
(一)阅读状态:从“静观沉思”到“片刻体验”
(二)阅读对象:从“意象品味”到“视像浏览”
(三)阅读性质:从欣赏性阅读到消费性阅读
第三章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叙事
一、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叙事的话语优势
(一)言说优势:形象的直观性
(二)本体优势:符号的隐喻性
(三)接受优势:理解的多义性
二、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像叙事存在的局限
(一)“真实性”消解
(二)“深度意义”解构
(三)“艺术常态”变异
三、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图文”互文的运行机制
(一)图文冲突机制
(二)图文互补机制
(三)图文转化机制
第四章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命运与归宿
一、“伟大时代为何难觅伟大作品”
二、文学“死亡”抑或“终结”?
三、文学经典走向“再经典化”与“泛经典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觉转向”与文学经典“再经典化”的演化逻辑——兼及建构“视觉批评学”之可能[J]. 张伟.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4)
[2]“文学与图像关系”视野下的“形象思维”问题重估[J]. 赵敬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4)
[3]当代文学:去经典化还是再经典化[J]. 刘悦笛. 文艺争鸣. 2017(03)
[4]论文学经典的后天生成机制[J]. 张荣翼. 河北学刊. 2017(02)
[5]作为“动态经典”与“文学文本”的阐释——浩然作品的海外传播与研究[J]. 曹霞.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
[6]何谓经典 如何建构——“走向经典的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论坛述评[J]. 谢纳,宋伟.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
[7]《白鹿原》经典化问题考察[J]. 房伟.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
[8]当文学经典遇到电影——从《西游记》电影改编说起[J]. 李楠,吴思萌. 电影评介. 2017(02)
[9]致敬经典:以视觉化影像传播之名[J]. 关峥. 电影评介. 2017(02)
[10]试论文学经典化的动力机制[J]. 郁玉英. 兰州学刊. 2017(01)
博士论文
[1]电子媒介视域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D]. 卢兴.辽宁大学 2014
[2]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D]. 赵宏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 张红军.辽宁大学 2011
[4]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 蔡颖华.福建师范大学 2011
[5]从影像到拟像[D]. 高字民.陕西师范大学 2009
[6]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 赵晓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跨越媒介走向图文共生[D]. 杨茜文.天津师范大学 2017
[2]试论中国文学经典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境遇[D]. 王臻.南京艺术学院 2016
[3]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D]. 孙榕璐.辽宁大学 2016
[4]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D]. 李佩颖.安徽大学 2016
[5]视觉文化视野下的经典文学传播研究[D]. 黄珊珊.湖北民族学院 2015
[6]消费文化语境下我国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D]. 杜学敏.华中师范大学 2015
[7]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四大经典小说[D]. 范琳.山西师范大学 2015
[8]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经典理论研究[D]. 吕杉杉.山东师范大学 2014
[9]网络平台的兴起和当代文学经典的生成[D]. 郭垚.温州大学 2014
[10]新世纪以来现代文学经典影视传播困境及对策研究[D]. 黎妮.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24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2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