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与融合 ——莱辛、苏轼诗画观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05:31
莱辛与苏轼诗画观的异同表现在两大方面。首先,莱辛与苏轼诗画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关系主张、概念范畴、观念提出之初衷、诗画本体论基础以及诗画观念的表述形式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其次,莱辛与苏轼也存在着异中之同。两者都关注到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莱辛也并未将诗画之间的界限绝对化,认为诗和画是绝缘的;苏轼同样也没有认为“诗即画,画即诗”,而是默认了诗画之间也存有差异。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图像差异以及思维方式差异,是形成莱辛与苏轼诗画观差异的深层原因,正是这诸多方面的差异致使莱辛主张诗画分离,而苏轼却主张“诗画一律”。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中西诗画关系源流简述
第一节 西方诗画关系源流
第二节 中国诗画关系源流
第二章 莱辛和苏轼的诗画观
第一节 启蒙运动与莱辛的诗画观
第二节 北宋社会与苏轼诗画观念
第三节 莱辛、苏轼诗画观之异同
第三章 莱辛、苏轼诗画观差异形成之语言原因
第一节 西方语言与莱辛的“诗画异质”
第二节 汉语言与苏轼的“诗画一律”
第四章 莱辛、苏轼诗画观差异形成之绘画原因
第一节 西方图像与莱辛的“诗画异质”
第二节 中国图像与苏轼的“诗画一律”
第五章 莱辛、苏轼诗画观差异形成之思维原因
第一节 西方思维方式与莱辛的诗画观
第二节 中国思维方式与苏轼的诗画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24815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中西诗画关系源流简述
第一节 西方诗画关系源流
第二节 中国诗画关系源流
第二章 莱辛和苏轼的诗画观
第一节 启蒙运动与莱辛的诗画观
第二节 北宋社会与苏轼诗画观念
第三节 莱辛、苏轼诗画观之异同
第三章 莱辛、苏轼诗画观差异形成之语言原因
第一节 西方语言与莱辛的“诗画异质”
第二节 汉语言与苏轼的“诗画一律”
第四章 莱辛、苏轼诗画观差异形成之绘画原因
第一节 西方图像与莱辛的“诗画异质”
第二节 中国图像与苏轼的“诗画一律”
第五章 莱辛、苏轼诗画观差异形成之思维原因
第一节 西方思维方式与莱辛的诗画观
第二节 中国思维方式与苏轼的诗画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24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2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