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演进视野下早期中国公共阐释话语体系的崩溃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2-08 17:17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社会成员对于世界的普遍性认知、理解和阐释决定着社会的运行法则与道德秩序的建立和发展,这种普遍性认知、理解和阐释即为此一时代公共阐释话语体的建构基础。这一体系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社会形态的发展而不断经历崩溃与重构的生命周期。殷周以前,中国古代社会的公共阐释话语体系皆未摆脱天命理论的范畴,以神学力量或礼乐文明为理论支撑完成构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传统礼乐体系全面崩溃,在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孔子主张借助人性的内在力量来取代传统的鬼神之道,为体系重构找寻到支撑动力,中国封建时代公共阐释话语体系的基本范式遂就此奠定。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天命理论构建的早期公共阐释话语体系
(一)巫术文化:远古时期公共阐释话语的生成与破灭
(二)礼乐文明:天命论范畴下公共话语体系的改造与重塑
(三)礼崩乐坏:神性光辉的消逝与公共阐释的崩解
二、春秋以降重构公共阐释话语体系的尝试及收获
(一)个体阐释的兴起:春秋诸子的个人话语
(二)述而不作:重建公共阐释话语的新范式
(三)儒者对公共阐释话语的重构
三、结 论
本文编号:373807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天命理论构建的早期公共阐释话语体系
(一)巫术文化:远古时期公共阐释话语的生成与破灭
(二)礼乐文明:天命论范畴下公共话语体系的改造与重塑
(三)礼崩乐坏:神性光辉的消逝与公共阐释的崩解
二、春秋以降重构公共阐释话语体系的尝试及收获
(一)个体阐释的兴起:春秋诸子的个人话语
(二)述而不作:重建公共阐释话语的新范式
(三)儒者对公共阐释话语的重构
三、结 论
本文编号:3738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3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