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西游记》人物姓名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12 18:08

  一、取经五众名字含义
  1、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人物大都不止一个名字,以孙悟空为例,最开始时是石猴,后有孙悟空、美猴王、齐天大圣、行者、斗战胜佛等,又如《西游记》中妖怪出场,中有小妖介绍:我家大王姓甚名谁字号等等。孙悟空的一生经历了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有号,从有号到多号的过程。孙悟空一出场即为天生天养,无名无姓,仅以石猴称之,作者称孙悟空为那猴,等到猴子称王才有了美猴王的称号。孙悟空出海寻长生不死之法,拜在菩提祖师门下,才是真正的有名有姓,被赐名孙悟空。孙悟空的猢狲称号也是在本文由收集整理这时才有的。自此,孙悟空成为了有名——悟空,有姓——孙,有号——美猴王,的猴子。第二次天庭招安后,玉帝承认他齐天大圣的名号,大圣才算是孙悟空一个固定的对外名号。
  孙悟空不光是一只猴子,也反映出作者的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孙悟空代表的是人性跳脱的一面,经常被作者称为“心猿”。猿猴是最跳脱的生物,与心性最为相合,所以用心猿来形容孙悟空。文章中也多次以心猿作为章节回目来体现悟空的心动历程,如: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等,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宗教上对于心的修炼层次,分别是放心——定心——修心。而被镇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正是一个磨炼心性的定心过程,西天取经的一路也是对孙悟空性格的磨炼的修心过程。直到最后,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成正果,得到斗战胜佛的尊称,由自封齐天大圣到被封斗战胜佛。从猴到佛,体现出的是对人格、人性的一种磨炼。
  孙悟空的原身就是一枚石头,见风化为石猴正是从心所欲,变为心灵本初的模样,西天取经的一路就是对这枚石头打磨的过程。初始的孙悟空行事可以说只凭本心,他打上天宫号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从他安心做弼马温看蟠桃园就可以看出,在孙悟空说这句话时并没有常人的钩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心思。他只是个随性的人。真可谓是心中无一物的空,但是并不是空就可以,还要悟。心中放空没有法度就成了无法无天。
  此外,孙悟空还经常被称为“弼马温”,弼马温是天庭一个养马的小官,但是,孙悟空养的并非凡马,而是天马。有一句成语叫做“天马行空”,常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天马也就是意马,孙悟空管马就是一个约束自身心性的过程,笔耕文化推荐期刊,但是他没管好马,而是翻出天庭,也表现出他对自我心性的一个放逐。与之后管理白龙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2、猪八戒
  猪八戒这个角色曾在天宫做过官,常自报家门“我乃是天蓬元帅”。猪悟能名字是由观音菩萨起的。佛家都有很多忌讳,其中有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唐僧因这八戒,给他起的别名是“八戒”。猪八戒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懒惰的一面,所以他虽名为八戒,但是经常不守规矩,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等回目中,猪八戒经常犯色、贪等戒律。猪八戒本来是由人修炼成仙,后来被玉帝封为天蓬元帅。直到犯了天条贬下界来,投成猪胎。猪本身就是懒惰的代表,猪八戒的身上又有很多代表贪欲和懒惰的毛病,真是最好的对应。
  对于八戒来说,取经一路也是对他心性的磨炼,而他也确实得到成长。猪八戒是人性中欲望的代表,取经一路对他的磨炼就是消除欲望。欲望的最直接表现就是贪。包括贪吃、贪色等。可是取经后期八戒心中懒惰的一部分已经被消磨掉了,他也得到了成长。最后被奉为净坛使者。
  3、沙僧
  沙僧,本是卷帘大将,犯了天条贬下界来。观音才给他取了沙悟净的名字,后来唐僧又给他取了“和尚”的名字,一同西天取经。取经后的成正果为金身罗汉。在《西游记》中,沙僧的表现是最少的,也不常说话,一直充当挑夫的角色,但是沙僧是取经队伍中的不可缺少的调和的角色。唐僧和孙悟空有矛盾的时候,猪八戒大多是煽风点火的,沙僧却总是在中间说好话,孙悟空和猪八戒有矛盾的时候,沙僧也是和事佬。反倒是一路上降魔除怪并未怎么见沙僧出手,一旦有妖怪出现,悟空八戒上前厮打,沙僧总是做看行李马匹,照料师傅。偶尔有水下的妖怪出现,他才显露身手。沙僧代表的是人性中愚钝的一面,所以他总是木讷的,看似可有可无。更像是一个替补队员,悟空八戒人手不够的时候凑数用的,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沙僧的一面,只有不断精进修行,才能摒除人性中懦弱的一部分。取经后期,沙僧也积极进取,成为取经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师徒关联
  唐僧的三个徒弟的大名都不是唐僧起的,但这三个名字又和唐僧的名字有关联。唐僧又名唐三藏。佛教中三藏分为:经藏、律藏、论藏,西天如来也说:“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而在佛教中,空、能、净是精进的三种境界,《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心经”,阿难迦叶给他们的经卷也是无字真经,第二次才拿到有字的经卷,返程途中又有第八十一难,经卷损毁, 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可见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这些经卷既是无上的宝藏也是师徒一行一路艰险才得到,对于师徒一行来说,最大的收获反倒是一路的磨炼,取到的是“心经”。也因此,空、能、净三种境界是作者想表达的修行的圆满境界。

本文编号:3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