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06:16

  本文关键词: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中的价值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当下中国的艺术题材、材料手段、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高校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人们的审美心理和视觉习惯的变迁。目前,我国高校现代美术的基础教育仍以契斯恰科夫“实物写生”的影调画法作为人才培养和素质训练的主要教育模式。在习得此套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技术后,大多数学生难以吸收其他体系的优长,不再具有开放性,而且对民族文化的造型精神也存有诸多遮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不仅有着简练概括的造型特征、鲜明强烈的个性色彩、以形写神的审美价值和托物言志的美学观念,而且采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将创作目光贯穿于整个创造发生的微妙过程之中,在启迪学生创作思维和创新手段的同时,让学生更贴近艺术本真的自由开放境界,从而创作出具有原生涌发力量的作品。本文立足于中国当代美术基础教育的研究,着力阐释了民间美术的艺术形态、艺术特征和形式法则,同时将民间美术与主流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尝试构建了以民间美术为主导的一套从审美价值、教育理念、基础训练方法到艺术创造表现的全新美术基础教育体系。最后,本论文借镜民间美术在美术基础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对民间美术在艺术创作精神中的借鉴价值展开了论证,进而对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客观评价。以民间美术为主导的美术基础教育体系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这一鲜活生动、丰富多姿的造型体系和训练方法,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民间美术的传承、以及高校美术教育的深度探索提供了依据和蓝本。
【关键词】:民间美术 基础教育 价值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0-4;G6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相关研究综述9-12
  • 1.2.1 民间美术的研究9-10
  • 1.2.2 目前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研究10-11
  • 1.2.3 民间美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11-12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2-14
  •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12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12-14
  • 第二章 民间美术的艺术形态14-46
  • 2.1 民间美术概念的界定14-16
  • 2.2 民间美术的艺术形态16-46
  • 2.2.1 平面造型16-26
  • 2.2.2 立体造型26-38
  • 2.2.3 综合造型38-46
  • 第三章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46-64
  • 3.1 原发和承传46-48
  • 3.2 夸张与变形48-53
  • 3.3 象征与喜悦53-59
  • 3.4 诙谐与滑稽59-64
  • 第四章 民间美术的形式法则64-83
  • 4.1 造型法则64-79
  • 4.1.1 深入物象内部造型64-68
  • 4.1.2 围绕主题形象展开造型68-70
  • 4.1.3 所想优于所见造型70-73
  • 4.1.4 化繁为简造型73-79
  • 4.2 色彩法则79-83
  • 4.2.1 色彩泼辣79-80
  • 4.2.2 对比强烈80-81
  • 4.2.3 原色为主81-83
  • 第五章 民间美术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83-101
  • 5.1 主流美术基础教育体系的分析83-85
  • 5.1.1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83-84
  • 5.1.2 主流教学体系的确立84-85
  • 5.2 构建以民间美术为主导的美术基础教育体系85-99
  • 5.2.1 构建思路85-86
  • 5.2.2 教学理念86-89
  • 5.2.3 教学目标89-92
  • 5.2.4 教学内容的设计92-96
  • 5.2.5 教学模式的选择96-99
  • 5.3 民间美术教学体系与主流教学体系的比较99-101
  • 第六章 民间美术在艺术创作精神中的借鉴价值101-109
  • 6.1 民间美术吸纳了最具涌发力的原生生命101-103
  • 6.2 民间美术留存了最具鲜活力的创造体验103-104
  • 6.3 民间美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依据104-109
  • 结论109-111
  • 参考文献111-11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114-115
  • 致谢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加伍;民间美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中国民间美术丛书》出版[J];美术之友;2000年03期

2 梁前刚;荆楚大地处处美──读湖北《民间美术》有感[J];美术之友;2000年03期

3 顾森;让人百读不厌的《安塞民间美术精品》丛书[J];美术之友;2000年05期

4 崔毅;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的特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Z1期

5 尚平君;民间美术文化意蕴初析[J];装饰;2000年06期

6 张东明;民间美术的一束奇葩[J];美术之友;2001年05期

7 ;江苏民间美术作品选[J];装饰;2001年04期

8 文牧江,曾景祥;湖南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及分布状况初探[J];零陵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9 周跃西;民间美术之精髓——滑稽审美论[J];新美术;2003年01期

10 邱爱霞;浅谈民间美术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牧江;曾景祥;;湖南民间美术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初探[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2 左汉中;;试论民间美术图书的装帧风格[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7辑[C];2005年

3 张旗;杨玉梅;;当代北京民间美术的走向研究[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陶建伟;;鲜明的地域特色 浓郁的乡土气息 浅谈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张坤;;关于东港民间美术的挖掘整理和继承工作之我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项建富;徐国萍;;新传媒时代民间美术的教育与传承[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吴禾;;民间美术传承发展的奠基工程——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王贵民;;造型艺术探源——试论“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朱小英;王多明;;加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构筑精神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鹏;李敏;;试论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发展[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萍;民间美术不能仅靠“口耳相传”[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乔晓光;时代变革中的民间美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涂兴菊 广元市元坝中学;注重民间美术 丰富校本教程[N];广元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亦奕;广西民间美术:隽永的乡情[N];中国文化报;2014年

5 朱梅青;重视民间美术发展民族文化[N];安徽日报;2004年

6 成笑容;民间美术热再度升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顾森;民间美术如何永葆魅力[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刘晓杰 张立平;民间美术与地方风情[N];文艺报;2005年

9 廖少华;民间美术教育之忧[N];美术报;2007年

10 冯骥才;传统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颖;村庄·民俗·民间美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蓝泰华;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苏华;民俗文化寓意在民间美术传承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李修燕;论美术馆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作用[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李烨;浅论民间美术——五毒图案的意义与应用[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白亮;民间美术的传承及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葛田田;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徐晓丹;试论民间美术的现状与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然;三峡民间美术图像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旦增卓玛;西藏山南民间美术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9 曹娴;面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芳芳;民间美术中的喜鹊图像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中的价值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28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