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1920-1931)“弱小民族”文学译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方杂志》(1920-1931)“弱小民族”文学译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文学发生之初的1920年,《东方杂志》全面革新文学栏目,改用白话文翻译外国文学,表现出向新青年派靠拢的姿态。1920——1931年的十余年,是《东方杂志》翻译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其中,“弱小民族”文学翻译达到了总量的一半以上,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本文即是以1920——1931年间《东方杂志》发表的“弱小民族”文学作品和介绍文章为对象,考察《东方》同人译介“弱小民族”文学的基本概况、态度倾向和方式特征,并将之与新青年派激进的文学姿态相对照,探索出《东方》同人中和、切实的译学观念和文学态度,进而指出《东方杂志》“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对新文学建设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从总体上考察《东方杂志》(1920——1931)对“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旨在梳理出“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概况和《东方》同人的译介倾向,回答了《东方杂志》为什么要大量译介“弱小民族”文学这一根本问题。第二章以“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概况为基础,对《东方杂志》这一译介活动作出客观评价,主要为以下三点:译介方式的系统、多样,写实观念的大力倡导以及批评观念的稳健开拓,此三方面正体现了《东方杂志》多元开放、稳健切实的译学观念和文学态度。第三章总结了《东方杂志》“弱小民族”文学译介活动的历史贡献,指出杂志在建设新文学方面,尤其是在助推白话文运动和确立“述学体”评介风格两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东方杂志》 “弱小民族”文学 译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46;H05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1 绪论9-17
- 1.1 本文的缘起及研究对象9-11
- 1.2《东方杂志》文学栏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1-15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15-17
- 2《东方杂志》(1920——1931)对“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17-32
- 2.1《东方杂志》(1920——1931)译介“弱小民族”文学概况17-24
- 2.2 以世界语为中介的“弱小民族”文学译介24-27
- 2.3《东方》同人为什么大量译介“弱小民族”文学?27-32
- 3《东方杂志》“弱小民族”文学译介的评价32-40
- 3.1 系统、多样的译介方式32-35
- 3.2 写实主义观念的倡导35-37
- 3.3 文学批评的倡导和稳健的批评观念37-40
- 4 《东方杂志》“弱小民族”文学译介对新文学的历史贡献40-47
- 4.1 助推白话文运动40-44
- 4.2 确立“述学体”评介风格44-47
- 5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A52-58
- 附录B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勇;;《东方杂志》早期的文学面貌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王勇;;胡愈之在《东方杂志》上的文学翻译[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刘全福;周作人与“被损害民族的文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杨宗蓉;;《东方杂志》与现代唯美主义文艺思潮[J];齐鲁学刊;2013年01期
5 董丽敏;;翻译现代性:在悬置与聚焦之间——论革新时期《小说月报》对于俄国及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J];文艺争鸣;2006年03期
6 宋炳辉;论世界语理想与弱小民族文学的中译[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1期
7 陆小宁;迷途中的文化探索——论《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东西文化论争[J];中州学刊;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勇;《东方杂志》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琼;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程仁保;走向革命:胡愈之的早期思想研究(1914-1934)[D];安徽大学;2010年
3 李云;胡愈之主编时期的《东方杂志》(1920-1927)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东方杂志》(1920-1931)“弱小民族”文学译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3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