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以赴美交流生为例谈真实语境下的外语学习(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9

  完全置身于真实语境,衣食住行样样都要使用英语,无时无刻都不在与本族语人发生交流互动,语境使用量大大增加,语境效应也就越明显。“互动量越大语境效应也就越突出。”在真实语境中,接触量大,大脑中原先未被贴上语境标识的不断地给予补充,或给错贴标识的加以改正。动词的第三人称和时态误用以及代词的阴阳性混淆都是我国学生的难点,我校交流生也不例外。来到美国以后,本族语人正确使用时态语态和人称的形式不断地刺激大脑,随着互动量的增加,头脑中隐藏的语法知识被激活,他们也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正确使用时态语态和代词进行交际。

  (二)母语补缺现象减少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方面差异很大。在用外语交流时,“学习者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母语语境知识去补目的语语境知识的不足,”[4]这种由母语补缺造成的负迁移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母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际工具,完全消除其影响不太可能。我们只有努力建立一个独立的外语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学习外语,才会运用地道、得体。在真实语境里能大量接触外语,这个体系就比较容易建立,可以将母语负迁移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给你发短信”英文表达是“text you”,我们交流生在外语环境里学的却是“send you message”。

  四、真实语境的构建怎样构建真实语境,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交流生的例子。他们在美生活学习,直接和本族语人交流互动,这种“学习者作为语境的一部分,与语境的其它因素直接互动”的语境可以称为直接语境。交流生在国内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课本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是在母语环境里“使用大脑里的背景知识重现情景语境”,这种重现的情景语境就是间接语境。我们的交流生在间接语境里获得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虽具备一些语言应用能力,但不能令人满意。一旦接触到真实语境,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就会突飞猛进。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教育的主要手段,通过交流生的例子笔者深切感受到建立起课堂教学的真实语境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课堂一定要让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适合的语境知识融合起来,具体可以从间接语境和直接语境两方面构建课堂真实语境。

  一是创造真实语境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我国进行外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文背景或围绕特定主题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视频、影视来创造更多学外语的语境。教师还可以直接引用某个现实场景,模拟实际生活。教师是第二语言水平较高者,师生互动可以视为一种简单便捷的真实语境构建法。看图说话、配音练习、模仿演讲都是比较有效的人与真实场景的互动形式。真实语境的构建要有趣味性,学生关心的话题、社会热点都是极好的选材,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能让学生体会到如何使用适合语境的得体语言。

  二是组织利用好外籍教师。和本族语人交流就是在真实语境里互动。我们可以开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外教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外教。我们甚至可以让外教走进大学英语听说课课堂,实现中外教师互补。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外教活泼开放的特点和长处,有意识地安排和鼓励他们在课外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英语,体验英语真实使用的乐趣。

  三是扩大中外合作交流。学校可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和内容,学历的和非学历的,让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都有机会出国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暑期访学团,安排学生寄宿国外家庭,不仅能锻炼语言,还能亲自感受外国文化。有条件出国留学或访学的学生毕竟少数,那么学校还可以引进国外访学团进校,组织学生与外国学生学习交流,这可以视为一种简单直接的交流合作形式。

  四是加强跨文化知识学习。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文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脱离语境的,也是脱离文化的。我们在构建真实语境同时要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外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比较适宜的英美原版的文化产品,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也可以邀请外国人士做讲座,这些都不失为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五、结语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学习语言一定要了解与之匹配的语境。笔者通过对赴美交流生在美学习生活状况的观察和访谈,探讨语境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强调真实语境的重要性,提出将语言学习与语境知识融合在一起,构建英语学习的真实语境。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070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