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相关民歌演唱与美声唱法的结合及其操作方法

发布时间:2014-07-24 11:43

  我们的一些美声歌者,特别是教学者及研究者是难辞其咎的,时至今天,他们在观念上和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误解和偏颇,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较有影响的有如下两种:

  其一,认定美声“只注重声音之美及技术的成功”。“完美的声音”是凌驾于一切的目标和准则,落实到发音与吐字上的关系上则认定“吐字上传统美声是服从共鸣前提下的吐字.是吐字服从发音” 。在这种“发音至上观” 的支配下,教学者只注重发音以及演唱者的吐字不清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接受西洋唱法的歌者,一般说来, 比不上民歌或曲艺演员的咬字吐字清楚。

  这就是因为民歌或曲艺演员的发音状态相对来看接近于自然发音,也就是接近于语言发音,而西洋唱法的声乐发音已经不是自然发音,同语言发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但这实在是对美声唱法的根本误解。事实上,各个时代的美声学派的代表人物无不强调吐字的重要性。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奠基人卡契尼(GiulioCaccini,1545—1618)在《新音乐》中便强调:“首先是字,然后是节奏,最后才是声音。”到了近现代,这种观点又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比如F·兰皮尔蒂(Fiovanni Lamperti,1813—1892)就要求学生不仅把元音唱得圆润纯正。还要把辅音唱得清晰;G·B·兰皮尔蒂(Giovanni Battista Lamperti,1840—1910)为了吐字清晰甚至强调要像说话那样歌唱:“要在所有歌唱中找到一点讲话,在所有讲话中找到一点歌唱。”

  其二,认为美声既然是基于西洋语言而产生的唱法,所以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必然导致吐字含混。比如有这样的说法:“在汉语的语音里.一个音节有时多至三个元音组成.这就比只有一个元音组成的西洋拼音语系复杂得多,因为发音的共鸣效果主要在元音,元音越少.发挥共鸣效果越容易。因此,应用西洋传统方法演唱往往声音洪亮优美,但咬字含混不清,产生‘有声无字’的现象。

  反过来,有些说唱性曲艺或民歌手虽然咬字清晰。但声音共鸣等方面又往往不及西洋唱法的歌唱演员,也是同样道理。” 这里描述的固然是事实。

  却不是必然。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过分强调意大利语与汉语的差异、美声唱法与民族歌曲演唱的矛盾,而忽视两者共性的看法。事实上,两者虽有差异,也有相同、相通之处:意大利语音与汉语也有颇多相同之处:首先,意大利语的元音共五个:a、e、i、0、I1,汉语的元音是七个: Q、e、i、0、I1、n 和不独立成字音的6,除了n 以外,两者有五个元音写法相同发音相像,而仑的发音也与意大利语音的e有相近之处。其次,汉语一般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意大利语的单词则常见多音节,但是意大利语的多音节单词的拼读也颇似汉语多个字的连读法。

  再次,汉语虽然有多元音的复韵母,如ia、ai、iao、uei等,但意大利语单词的多音节则常见元音相连,如“fai”、“guir”、“duolo”、“tua”,其拼读时固然各元音发音较为独立而不像汉语复韵母那样滑动拼合,但汉语在演唱吐词时却恰恰与之暗合,吐字咬字特别清楚、特别强调“字正”的中国戏曲唱法便是如此处理复韵母的— — 例如京剧《杜鹃山》中的“家住安源?? ”句,其“家” 的吐字是ii~a、“源” 也会一定程度地分解元音Y和an唱成Y~allo汉语与意大利语在发音上的诸多共性表明,美声唱法与汉语歌曲并非楚河汉界,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民歌,是可以解决汉语的吐字咬字问题的。

  对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有精湛研究的田鸣恩教授就指出意大利语音与汉语语音“非常相近”。因而认为意大利唱法是可以适合于汉语歌曲的唱法l81。多次来华讲学的意大利着名声乐家吉诺·贝基(GinoBechi)也认为“中国的语言很适合于歌唱”,他是站在美声立场上说这话的,其意显然是指汉语发声与美声唱法并无抵牾。

  以上所述表明.演唱者吐字含混并非美声唱法之过.而是对美声唱法的认识有偏差和运用不得法所致。当然,这并不表明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美声唱法.就可以直接运用于民歌演唱便能唱好中国民歌及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还尚需认真探究美声唱法与民歌演唱如何结合的具体操作门径,在教学和演唱实践中分析、思悟、总结其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渐人“化境”。实际上,作为“术科” 的声乐艺术。是以实践性、操作性为特质的门类,因而达成目标的具体作法、方法是尤为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试图对两者结合的具体途径展开粗浅的探求。

  美声唱法是他山之石,如何用以攻民歌演唱之玉呢?两相契合的基本原则只能是相互适应、变通。但由于民歌演唱是“玉”,是本体、主体,而美声唱法是“石”,是工具、手段。所以这一相互适应、变通,主要应是将美声“变通”应用于民歌演唱,使歌声既有华美的特质又不失民族风格。

  很显然,字正腔圆乃是第一要义,这也是中国民歌最重要的风格和味道。如前文所述。在这一点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并无根本冲突,是很能统一起来的。不过,两者还是有差异:美声更为讲求共鸣,在“腔圆”上更具优长;民族唱法特别强调吐字,在“字正”上特擅胜场。因此,充分发扬民族唱法吐字之优。借鉴融会美声唱法共鸣之长.就成了民歌华美歌唱的必由之路。

  腔圆的关键是元音的纯与美.但如果缺乏辅音的清晰,必导致吐字不正。不少美声歌者的吐字含混,就是因为未能解决好元音与辅音的结合问题。

  中国的民族唱法在如何统一辅音与元音上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适用的方法(如咬字上的五音、吐字上的四呼、收音归韵上的十三辙等等)。特别出色的是在吐字行腔上把字音分成字头、字腹、字尾的“出声一引长一归韵”方法,把这一方法与美声唱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辅音和元音的矛盾便能得到解决。

  这种方法要求:“出声”(字头)部分要做到清楚有力,不要一出声就到了字腹;“归韵” (字尾)部分要收音到家.不能只顾行腔,只顾声音的亮度而丢失掉字尾。必须做好这两点,才能突出我们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做好了这两点,也就不会有字不清不正的问题了。



本文编号:5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