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当代“艺术表现论”的革新——以“分析美学”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17-07-14 00:11

  本文关键词:当代“艺术表现论”的革新——以“分析美学”为考察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学理论 艺术美学 艺术表现 表现性 隐喻性例示 意义类型学 认知—情感理论


【摘要】:当代的"艺术表现论"已经更新换代,文章以"分析美学"作为视角,对于当代的艺术表现问题的核心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英国美学家理查德·沃尔海姆批驳了传统的表现论,并试图给予"表现性"以更新的内涵。这位英国分析哲学家更多是从"心灵生活"的角度来阐释"表现性"的,这就同传统意义上的表现理论划开了界限。另一外美国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不仅给出一种还算全面的"例示性的艺术定义",而且认定表现就是一种"隐喻性例示"。新西兰美学家斯蒂芬·戴维斯以音乐分析为例,表述了一种全新的多维"音乐意义"观念,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赞同。这意味着,戴维斯提供出了一整套的"意义类型学"。以美国美学家彼得·基维为代表的"认知—情感"表现理论,始终强调的是在人类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形态与声音,与音乐所表现相应的情感状态之间,无论是从听觉效果还是描述方式上看都具有直接的相似性,这其实就是"轮廓表现理论"的真义。类似的表现论主张在分析美学那里也逐渐占据了主导之势。总之,艺术表现论取决于如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假定:一是艺术家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表现他们的感情;二是这种表现是审美价值的源泉之一,当代分析美学家对于艺术表现论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东方美学与艺术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对其得失进行公正的评判,从而来重构一种既具有"新的中国性"又拥有全球性特质的当代艺术表现理论。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 艺术美学 艺术表现 表现性 隐喻性例示 意义类型学 认知—情感理论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艺术是人类感受的表现”(Art is an expressionof human feeling),成为人们理解艺术的基本方式之一。一般的理解是,表现往往是与艺术家的情感相联,“表现与感受或情感的诉求和描述之间的基本差异,在18世纪就已成为了共识”[1]85,其实,艺术所表现的恰恰是人们的内在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欢江;;早期儒家文艺表现理论探析[J];作家;2010年16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538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38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