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翻译边缘化现象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本文关键词:张爱玲翻译边缘化现象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更多相关文章: 张爱玲的翻译 边缘化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摘要】:张爱玲除了其著名的作家身份外,也是一位硕果颇丰的翻译家,但她的译者地位一直被边缘化。借用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从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翻译生态环境的外因和译者心理机制等翻译生态环境的内因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干涉和影响及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及选择来诠释张爱玲翻译边缘化现象,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张爱玲翻译的价值,拓展翻译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张爱玲的翻译 边缘化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基金】:2013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WLH11)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E·Park)提出“边缘化”(Marginality)的概念。他认为,通婚或移民使得成员关系模糊不清,那些处于两种文化边缘上的人不被任何一个种族或文化团体接受[1]。随着时代的发展,边缘化的概念也被赋予新的内涵,意指无法融入或不被主流群体和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燕;;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身份建构——以张爱玲自译为研究对象[J];名作欣赏;2012年35期
2 李洁;;论张爱玲对梭罗及其诗歌的译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刘群;;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J];文学教育(上);2008年12期
4 马若飞;;张爱玲译笔下的《老人与海》[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吴娜;陈子明;;浅析张爱玲译作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张秋云;;生态学视域的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J];海外英语;2012年15期
7 郭丽萍;;“痴”、“迷”简·奥斯汀与张爱玲——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两位女性作家比较研究[J];电影文学;2009年02期
8 王一凡;;简析张爱玲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自译——以其自译小说The Golden Cangue为例[J];海外英语;2012年24期
9 何映宇;;拍卖书信还是拍卖伦理?[J];新民周刊;2013年21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珍;论张爱玲“食人”式翻译特色及其心理成因[D];安徽大学;2010年
2 马若飞;张爱玲翻译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朱秀文;从改写理论看张爱玲的自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4 边静;张爱玲与劳伦斯作品中两性关系下的“自我”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韬;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特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邓丽娟;张爱玲译作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杨洋;从操纵理论看张爱玲的自译小说《秧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范双双;偏见下的万劫不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钱红旭;叙事学视角下张爱玲《鹿苑长春》译本改编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李赛男;张爱玲译作中的女性主义特色[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2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4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