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三美”视角下《红楼梦》乔利译本中人物塑造诗歌翻译评论

发布时间:2017-07-20 21:02

  本文关键词:“三美”视角下《红楼梦》乔利译本中人物塑造诗歌翻译评论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 乔利译本 诗歌 人物形象塑造 “三美”原则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乔利译本为研究对象。《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曾被翻译为包括法语以及俄语等在内的许多语言。因英语在世界语言中的通用性,《红楼梦》也曾被许多学者译为英语。据统计,《红楼梦》的英语版本共有17种。其中,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版本以及霍克斯版本为全译本。大部分学者对两个英语全译本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而其他版本却很少引起学者注意,其中包括乔利译本。《红楼梦》的诗歌(此后简称为红诗)艺术成就很高,曹雪芹形成了自身的诗歌创作手法,如“按头制帽”等。红诗也兼具形式美与音律美,且蕴含丰富的文化与文本信息。红诗多数暗示人物命运,因而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钥匙。在《红楼梦》的早期译本中,乔利译本为唯一相对完整的版本,乔利为创造性翻译《红楼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传播中国古代文化方面具有巨大价值。红诗是乔利翻译的重点,以目标读者为中心,乔利采取了多样化的翻译策略。然而受自身文化背景等因素限制,译诗也存在某些不足,如文化误解以及语言错位等。因此,本文将尝试对乔利译本中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诗歌进行评论,从而深入地了解乔利翻译的优缺点。本文的分析方法是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许渊冲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将包括古诗在内的中国古文作品翻译为英语与法语。尽管“三美”原则仍存有争议,但从许渊冲教授翻译实践取得的成就来看,“三美”原则在中国古诗翻译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此外,顾正阳教授的理论研究也将在本文中得到应用。顾正阳教授在深入研究许渊冲翻译作品的基础上,从美学角度出发,对诗歌“三美”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分为六章。第一、二章将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理论基础以及文献综述等基本问题。第三至五章为文章的主体,此部分将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以及“形美”三个方面对乔利译本中塑造宝玉、黛玉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诗歌进行分析。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红楼梦》 乔利译本 诗歌 人物形象塑造 “三美”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7
  • 1.1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10-11
  • 1.2 Theoretical Basis11-15
  • 1.2.1 "Three-beauty" Principle by Xu Yuan-chong11-12
  • 1.2.2 Gu Zheng-yang’s Methods of Aesthetic Studies on Xu’s Practices12-13
  • 1.2.3 Reas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beauty" Principle13-15
  • 1.3 Thesis Structure15-17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7-23
  • 2.1 Researches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HLM17-19
  • 2.1.1 Researches at Home17-18
  • 2.1.2 Researches Abroad18-19
  • 2.2 Joly as a Translator and Researches into his Translated Version of HLM19-21
  • 2.2.1 Joly as a Translator19-20
  • 2.2.2 Researches into Joly’s Translated Version of HLM20-21
  • 2.3 Researches into Poem Translation in HLM21-23
  • 2.3.1 Varied Research Focuses21-22
  • 2.3.2 Varied Methodologies22-23
  • Chapter 3“Beauty in Meaning”and Poems Shaping the Image of Bao-yu23-34
  • 3.1 Introduction to“Beauty in Meaning”23-24
  • 3.2 Culture-loaded Terms in Poems Shaping Rebellious Bao-yu24-28
  • 3.2.1 Rebellious Bao-yu in HLM24
  • 3.2.2 Culture-loaded Terms24-28
  • 3.2.2.1“Ke-ju”-Related Terms24-26
  • 3.2.2.2 Religious Terms26-28
  • 3.3 Allusion in Poems Revealing Bao-yu’s Pre-life and Afterlife Experiences28-32
  • 3.3.1 Bao-yu's Pre-life and Afterlife Experiences28-29
  • 3.3.2 Story-telling Allusion29-31
  • 3.3.3 Religious Allusion31-32
  • 3.4 Conclusion32-34
  • Chapter 4“Beauty in Sound”and Poems Shaping Dai-yu’s Image34-41
  • 4.1 Introduction to“Beauty in Sound”34
  • 4.2 Sentimental Dai-yu in HLM34-35
  • 4.3 End Rhyme35-37
  • 4.4 Word Sound37-39
  • 4.4.1 Self-represented Sound37-39
  • 4.4.2 Sound Between Lines39
  • 4.5 Conclusion39-41
  • Chapter 5“Beauty in Form”and Poems Foretelling the Fate of Key Figures inHLM41-48
  • 5.1 Introduction to“Beauty in Form”41
  • 5.2 Couplet Analysis41-44
  • 5.3 Sentence Pattern44-46
  • 5.4 Conclusion46-48
  • Chapter 6 Conclusion48-50
  • Acknowledgements50-51
  • References51-54
  •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aster Degree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肖杉;;《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J];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2 刘英凯;关于“音美”理论的再商榷[J];现代外语;1989年02期

3 文军;任艳;;国内《红楼梦》英译研究回眸(1979—2010)[J];中国外语;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瑞;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俊伟;《红楼梦》全译本中诗词的元功能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刘静;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再现与缺失[D];燕山大学;2012年

3 郭鸣宇;《红楼梦》霍译本和乔译本中的语用充实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69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69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