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傩文化互动影像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26 05:00

  本文关键词: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傩文化互动影像装置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情感体验 互动影像装置设计 傩文化 文化体验


【摘要】:在当代互动影像展示中,设计者艺术家们为了让自己的创作富有震撼性和体验感,经常会运用最新高技术或者混合媒介等来辅助自己的创作,或者在一些公共类人文展厅、文化体验馆等地方,为了提升商业价值,直接复制挪用已有的现成技术,生硬地套用在作品上。并且随着体验经济不断发展,一方面体验式消费成为主流消费模式,消费者对体验越来越看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文化消费和情感体验也逐渐被人们所推崇。然而,在面对没有情感的作品时无法即时解读混合媒介所给予的信息,只能被认为是炫耀技术,尤其是在文化类传播设计中,过度依赖于技术的堆砌,无法获取文化内涵和有效的情感体验,是当代互动传播设计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如何让技术和文化艺术能够合理地结合,如何设计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作品,如何引导人们快速地体验文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显然,一味地运用高技术、高科技,而不与艺术观念、设计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结合,使两者相互渗透,是很难触达观者心理的,只会带来一时的玩乐消费。本文是以情感体验为目标,对互动影像装置设计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互动影像装置设计混合媒介的传播设计方法,应用在本身具有情感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设计领域上,并将其最大化地实现价值转化。通过选择互动影像装置混合媒介传播设计,运用最恰当的混合方式和技术,重构情感文化场景,实现文化持有者,观者,设计师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通过“互动与交流”,来建立情感和达成共识,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改善传播设计的传统体验,建立一种新的快速情感触达体验方式。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首先,通过对情感体验过程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并结合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互动影像装置设计案例,探讨出情感体验过程的框架;其次,根据所提取的情感体验过程框架和互动影像装置的特性等,提出了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互动影像装置设计层次框架。最终基于以上理论研究结论,总结出文化类情感体验的互动影像装置设计层次框架,将其应用在以傩文化传播设计为实践对象的互动影像装置设计中,对傩文化的文化特征提取,从吸引层面设计、互动层面设计和体验层面设计三方面完成了此项目的实践。互动影像装置设计作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事物,如何以情感体验为导向进行传播设计,如何让技术与艺术在影像传播设计中有机结合,如何在商业性与文化性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点,这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情感体验 互动影像装置设计 傩文化 文化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1章 绪论14-18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14-15
  • 1.1.1 项目来源及研究意义14
  • 1.1.2 项目内容14-15
  • 1.2 设计实践主题、目标及任务15-16
  • 1.2.1 设计对象15
  • 1.2.2 设计目标15-16
  • 1.2.3 设计任务16
  • 1.3 设计项目结构与论文结构16-18
  • 1.3.1 设计项目结构16-17
  • 1.3.2 论文结构17-18
  • 第2章 当代互动影像装置现状研究及分析18-46
  • 2.1 当代互动影像装置设计的研究18-28
  • 2.1.1 影像艺术与装置艺术18-21
  • 2.1.2 互动影像装置设计的定义21
  • 2.1.3 互动影像装置设计的特性21-27
  • 2.1.4 当代互动影像装置的现状问题27-28
  • 2.2 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互动影像装置设计的思考28-37
  • 2.2.1 情感体验相关理论研究28-29
  • 2.2.2 情感体验互动影像装置设计主要应用领域29-32
  • 2.2.3 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互动影像装置在传播设计中的优越性32-33
  • 2.2.4 情感体验互动影像装置案例分析33-37
  • 2.3 再构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互动影像装置设计层次37-44
  • 2.3.1 吸引层面设计38
  • 2.3.2 互动层面设计38-44
  • 2.3.3 体验层面设计44
  • 2.4 本章小结44-46
  • 第3章 “愿傩”互动影像装置设计体系构建46-56
  • 3.1 设计对象的研究46-51
  • 3.1.1 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设计的现状46-48
  • 3.1.2 傩文化的情感元素48-49
  • 3.1.3 傩文化符号49-51
  • 3.2 设计构思51-53
  • 3.3 受众的范畴和类型53-54
  • 3.4 本章小结54-56
  • 第4章 “愿傩”互动影像装置设计过程56-91
  • 4.1 设计内容56-83
  • 4.1.1 运用符号隐喻设计视听语言56-66
  • 4.1.2 引导式互动要素66-75
  • 4.1.3 重构情感体验情境75-82
  • 4.1.4 记录互动体验过程82-83
  • 4.2 展览与推广83-90
  • 4.2.1 展示效果模拟83-86
  • 4.2.2 展览现场布景86-88
  • 4.2.3 推广88-90
  • 4.3 本章小结90-91
  • 结论91-93
  • 参考文献93-96
  • 致谢96-98
  • 附录 毕业展板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宏伟;马志红;;影像真实性的探讨[J];电影评介;2008年06期

2 黄辉;;附魅、返魅与仿魅:影像化湘西的文化逻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李井;;浅析绘画影像化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何丽野;;当代影像意识形态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5 郭琼;;解读《高兴》中西安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2年08期

6 陆晔;;影像都市的建构与体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个案[J];新闻大学;2012年02期

7 ;论影像作为符号[J];世界电影;1988年03期

8 毛晨熙;文学影像化的世纪回眸和反思[J];福建艺术;1997年04期

9 王翔宇;;自主影像的个体意志、信息需求与产业化解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刘春;;亚洲舞蹈影像巡礼[J];舞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刚;;浮光掠影间的穿梭——读阿毛《影像的火车》[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陆晔;;影像都市的建构与体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个案(大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3 林宏婍;灻莉婷;;「媻身圫」,服堓Ru作的假面告白—透怤影像哰[鎶炓獾氖址ú僮鹘槿胱晕覀服堓之晸[A];2011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国际设计研讨会——设计·养·乐·多论文集[C];2011年

4 郑金龙;李昊;党军红;宫辉;张美荣;韩述;李民;;提高影像化病案信息检索服务质量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昆;致公党中央借助央视技术将提案影像化[N];科技日报;2009年

2 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 赵大新;建设国家音乐版库影像化工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周净;提案影像化:直观生动[N];消费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劲华;董朝晖:文学影像化的批量生产[N];财经时报;2006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影像与文学是邻居,一个大门自由进出”[N];东方早报;2012年

6 徐健;一份影像化的创作手记[N];文艺报;2012年

7 章红雨;图书嫁接影像能否开启营销之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本报资深记者 邵岭;影像深度与思想深度可否得兼[N];文汇报;2012年

9 记者 徐佳;文学经典的影像注脚[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10 张建珍;现实世界的表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连颖;影像与真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孙承健;论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与情绪的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静;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参与式影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晓东;试论视像与图像的情感表述[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3 靳羽晨;浅析影像化时代对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6年

4 姚亚敏;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傩文化互动影像装置设计[D];湖南大学;2016年

5 刘敬;影像书写的赋形思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宝;论中国当代DV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及其现实意义[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华;参与式影像在中国的发展与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8 于洁;自媒体影像的视觉表达与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9 谢靖;影像阅读:读图时代语文教育的新亮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卓彦;某市机动车/驾驶人档案影像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4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74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