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影响下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闵福德的《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
本文关键词:翻译目的影响下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闵福德的《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聊斋志异》 闵福德 目的论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古典名著
【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享誉海内外。在其众多英译本中,闵福德的译本在英语世界中影响广泛,但迄今为止对闵译本的研究却为数不多,以目的论为视角进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探究更是一片空白。以闵福德的《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运用具体的文本分析,从目的论的视角分析闵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于深化中国古典名著的英译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且能够借此引起更多学者对此版本的关注,拓展《聊斋志异》英译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闵福德 目的论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古典名著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其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庆元,陈光迪;方评《聊斋志异》评语辑录(续)[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2 鲍拉·贝利瓦诺娃,叶明珍;《聊斋志异选》保加利亚文译本目录及前言——保加利亚文《聊斋志异选》书名《龙》[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3 陈文博;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王丽华;论《聊斋志异》中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王平;二十世纪《聊斋志异》研究述评[J];文学遗产;2001年03期
6 吴仕钊;浅论《聊斋志异》的用典[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7 何颖,孔令升;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理想化的婚姻设计[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田劲松;论《聊斋志异》的婚姻范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宋欣;《日本灵异记》与《聊斋志异》中的人狐之恋[J];日语知识;2002年04期
10 李真瑜;《聊斋志异》所写中国古代杂技琐谈[J];蒲松龄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聊斋志异》中动物报恩故事的佛经文献溯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2 林润宣;;《聊斋志异》简论[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胡德香;曾Zs颖;;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英译本[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张立环;;《聊斋志异·黄英》的文化内涵解读[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箭;从《聊斋志异》看清初的物质文明[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著名历史学家 李文海;《聊斋志异》描绘的官场百态[N];光明日报;2013年
3 莹莹;马瑞芳校勘并点评《聊斋志异》[N];文艺报;2007年
4 李西宁;《聊斋志异》手稿闯关东传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演讲人 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N];光明日报;2013年
6 陈平原;聊斋志异[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通讯员 查树红 记者 王绍雄;江西婺源发现《〈聊斋志异〉跋》[N];光明日报;2002年
8 程章灿;也说《聊斋志异》“被洋人盗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马瑞芳;邓小平与《聊斋志异》[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平原;聊斋志异[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宋华伟;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韩田鹿;书生的白日梦[D];河北大学;2005年
5 安载鹤;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莉;《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石李锋;《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昶;《聊斋志异》之伦理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白尕藏;《聊斋志异》中的“小人”形象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文翔;《聊斋志异》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春艳;《聊斋志异》鬼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景晓;《聊斋志异》中的奇幻现象[D];河南大学;2008年
9 张芸;《聊斋志异》评点中的民俗内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宁宁;《聊斋志异》“兄弟分家”型故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6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4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