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的审美意蕴
本文关键词:“逃离”的审美意蕴
【摘要】:“逃离”的逻辑,体现在伴随着这一行为的时空变化里,和其动机、形式、结果和意义这一延续的线索中。促成逃离行为的因素包含了理性与感性两方面。它是某些不同环境下的共同选择,指向了相异的现实境遇。它既是“自然”的,又是“不自然”的,具有美学意义。由人格结构探讨逃离的美学要因,则逃离有着本能、社会参与、美感与快感三方面的因素。本能因素催化下的逃离行为,是“孩子气的少年人”或“仙人式的脱俗者”的自觉与不自觉的选择。乌合之众的群氓环境对人的成长有所捆束,是促使逃离的最关键的外部原因。行在路上带来的快感和具备的美感,则又是永恒的诱惑。以具体文本铺展逃离行为的主要范式,即呈现身体的位移,和精神的游历,以及凭借虚假的外相实现逃离。身体层面上的远走异乡作为实践意义上的去向别处,是最常见的逃离范式,它是对生存境遇的截断。梦往神游式的逃离则更呈诗意。摆脱外物的缠绕,使人纯净、坦荡地集中精神来进行审美活动。恣意想象突破直接经验,辅佐知解和创造。在艺术世界抚慰与麻痹式的畅游,使逃离有了贴近心灵层面的意味。而生活的残酷真相,又往往需要人们以假寐和佯狂相对,前者呈现狡猾的保全,后者呈现另类的酒神精神。相似的逃离有着相异的终点,即逃向自身和世界,以及“逃之不得”与“逃无所逃”。自我疏离后的新我是对自身的超越。扒剥层层外壳之后,抠出的内核仍是自身的本来面目,也即天性。逃向天地则展现出更广阔的自然天地,或无尽的自由境界。历经种种巧合与契机之后人们会发现逃无所逃,甚至连逃离的企图也失去了初衷。逃离的意义,也正是在它的非意义之中得以彰显。以当代视角剖析逃离的形而上功用与美学启示,则逃离在审美观照方面,将审美距离适当化,丰富了审美观照的对象与客体,让人得到审美的愉悦,帮助艺术创造的探索与突破。从围困之墙对灵智的锤炼的层面上看,逃离是一场失败中的胜利。
【关键词】:逃离 美学 个体 神游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9
- 第一章 逃离的美学要因9-17
- 第一节 少年仙人9-11
- 第二节 流氓意志11-14
- 第三节 滚石快感14-17
- 第二章 大地上的异乡者:审美意义上的逃离范式17-27
- 第一节 异乡光环17-19
- 第二节 梦往神游19-24
- 第三节 假寐与佯狂24-27
- 第三章 行将徂何处27-34
- 第一节 影的告别27-29
- 第二节 天地之庐29-31
- 第三节 兔子隐喻31-34
- 第四章 逃离的形而上功用与美学启示34-39
- 第一节 逃离之于审美观照34-36
- 第二节 迷墙之役:失败中的胜利36-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4
- 后记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明明;;技术进步与艺术的民主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萍;;浅议审美泛化——从杜威实用主义美学出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3 张晶;;在文学与艺术的融通中拓进文艺美学[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4 张良丛;;大众阅读与解释的操控——试论托尼·本尼特的阅读理论[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5 支运波;;杜威的生态审美思想[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6 何茜;;西方课程研究的美学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7 邓双林;;音乐审美的体验性特征与主体性发展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邰杰;;文化视域下艺术介入城市的景观系统建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耿阳;;基于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的人机交互研究[J];包装工程;2012年02期
10 蒋艺;;杜威美育理念与幼儿艺术教育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宋秀葵;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生态文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入云;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9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霄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作品特征价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6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4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