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个案:张小涛、缪晓春图像叙述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个案:张小涛、缪晓春图像叙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新媒体艺术 图像叙述 艺术观念 张小涛 缪晓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为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新媒体对当代艺术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艺术创作的观念、观看的方式、作品的解读等。新媒体艺术图像叙述的方式较之架上绘画的图像叙述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在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张小涛、缪晓春两位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图像叙述进行分析,思考新媒体艺术图像叙述方式以及图像叙述与媒介的关系等问题,梳理艺术家观念,分析新媒介对艺术观念的影响。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张小涛、缪晓春的艺术经历做了简要的介绍,对其作品的图像叙述进行分析,对其艺术观念进行归纳。第四章就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图像叙述与其他新媒体艺术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五章探讨了图像叙述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媒介和观念的关系以及媒介变革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新媒体艺术 图像叙述 艺术观念 张小涛 缪晓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0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1 绪论9-17
- 1.1 关键词界定9-10
- 1.1.1 新媒体艺术9
- 1.1.2 图像叙述9
- 1.1.3 艺术观念9-10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现状文献综述10-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3
- 1.3 问题提出和艺术家选择缘由13-15
- 1.3.1 问题提出13-14
- 1.3.2 艺术家选择缘由14-15
- 1.4 研究路径及方法15-17
- 1.4.1 技术路线15
-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5
- 1.4.3 研究内容15-17
- 2 张小涛图像叙述研究17-30
- 2.1 张小涛艺术经历及新媒体艺术作品17-21
- 2.1.1 张小涛艺术经历17
- 2.1.2 张小涛新媒体艺术作品17-21
- 2.2 张小涛新媒体艺术作品图像叙述研究21-27
- 2.2.1 客观叙述视角21-22
- 2.2.2 线性和非线性的叙述线索22-23
- 2.2.3 微观、宏观的叙述结构23-24
- 2.2.4 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时空交错24-25
- 2.2.5 微观之物和衰败空间25-27
- 2.3 张小涛新媒体艺术作品观念27-30
- 2.3.1 艺术创作中社会理性的显现27
- 2.3.2 张小涛对艺术的理解27-30
- 3 缪晓春图像叙述研究30-45
- 3.1 缪晓春艺术经历及新媒体艺术作品30-35
- 3.1.1 缪晓春艺术经历30
- 3.1.2 缪晓春新媒体艺术作品30-35
- 3.2 缪晓春新媒体艺术作品图像叙述研究35-42
- 3.2.1 多重叙述视角35-36
- 3.2.2 宏大叙述结构36-38
- 3.2.3 非线性叙述模式38-39
- 3.2.4 二维——三维的时空转换39
- 3.2.5 虚拟的“自我”和艺术史资源39-42
- 3.3 缪晓春艺术观念42-45
- 3.3.1 缪晓春艺术作品中的生死认知42-43
- 3.3.2 缪晓春对艺术的理解43-45
- 4 新媒体艺术图像叙述比较研究45-53
- 4.1 同类社会问题图像叙述差异对比45-49
- 4.1.1 社会经济环境的问题45-46
- 4.1.2 生存、人性及生命活动问题46-47
- 4.1.3 当下人与人的关系问题47-48
- 4.1.4 历史、当下文化问题的思考48-49
- 4.2 表现形式的图像叙述差异性对比49-53
- 5 图像叙述与媒介的关系53-59
- 5.1 新媒体艺术图像叙述对观念的影响53-54
- 5.1.1 受众与艺术品的距离消亡53-54
- 5.1.2 碎片化图像的解构重构54
- 5.1.3 宽泛阅读的意义阐释54
- 5.2 媒介变革对艺术观念的影响54-59
- 5.2.1 媒介和观念的关系54-55
- 5.2.2 媒介变革对当代艺术的影响55-56
- 5.2.3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观念56-57
- 5.2.4 新媒介对当代艺术观念的改变57-59
- 结语59-61
- 注释61-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A:中国新媒体艺术分类64-68
- 附录B-1:艺术家张小涛访谈(片段)68-70
- 附录B-2:艺术家张小涛访谈 2(节选)70-72
- 附录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晔;;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振兴;;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本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方兴;郑杨硕;;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3期
4 刘筱;;何为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何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探议[J];装饰;2006年08期
6 闻婧;张乃中;;浅谈新媒体艺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07年12期
7 徐静;傅畅;;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7期
8 姜积会;;浅谈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J];美术大观;2007年12期
9 胡明;;浅谈新媒体艺术的特征[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23期
10 苌苌;;走向“合成时代”的国际新媒体艺术[J];艺术.生活;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鲁晓波;;信息环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基础理论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侯利霞;;解读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诠释[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李鹏;;试析艺术与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5 黄泽蓉;;浅析项目教学法在新媒体艺术教学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单鹏;;媒介环境学视角下的新媒体艺术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朱印海;高增平;;论新媒体艺术传播中文本与视像互动迁移中的审美思维方式[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胡勇;沈旭昆;;真实感材质建模技术与新媒体艺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薇;如何让新媒体艺术葆有健康的生命[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本刊实习生 李志勇;新媒体艺术:收藏视野中的新势力[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杨琳;已有藏家开始新媒体艺术收藏[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孙国胜 马学东 禾田 潘瑶;新媒体艺术或成拍卖市场新板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周舒;新媒体艺术大展:在艺术与科幻之间[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苌苌;看“合成时代”的艺术[N];大连日报;2008年
7 谢书波 侯丽;中澳新媒体艺术展: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对话[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亚萌;新媒体艺术:关注生态的参与意识[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如何延伸?[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明慧;新媒体艺术:饕餮大餐还是“夹生饭”[N];中国改革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玲玲;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身体性”介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畅;试论:新媒体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逻辑探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瑜;中国新媒体艺术刍议[D];厦门大学;2006年
7 向玲玲;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厦门大学;2006年
8 王萱;科学与艺术的交融[D];河南大学;2008年
9 王夏蓉;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优;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6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4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