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层面看《红高粱家族》英译之误
本文关键词:从词汇层面看《红高粱家族》英译之误
【摘要】:通过中英文对照、文本细读等方法,从《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中撷取译例,在词汇层面探讨概念意义、情感意义、语体意义和语用意义等方面的误译现象,分析误译的原因,主要包括理解偏差、过分追求直译、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等。
【作者单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 莫言 《红高粱家族》 词汇 误译
【基金】: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及职场应用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研究(JBS14358)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是一部虚构性自传,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县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1]。小说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译为英文,自1993年出版以来反响热烈,赞誉颇多[2]。2012年,莫言被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刘艳;浅析英语中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周海鸿;;《红楼梦》前八十回匾额翻译中的超额和欠额现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小红;;语言背后的镜子——简析预设在语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层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易保树;;数量词的认知语义扩展:从精确到模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侯松山;张莹;;《洗澡》英译本中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雯婧;;预设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黄宇红;;再析“非常”的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储常胜;;语言与文化——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李传芳;;EGP词义石化对ESP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基于对商务英语英汉翻译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罗琳;刘金凤;郭嘉伟;亢世勇;姜岚;;汉语文本蕴涵库的设想与实现[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王琛;;文化语义学视角下的翻译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章望婧;;汉语褒贬义成语语用现象研究——以“守株待兔”为例[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7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赵蓉梅;语境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艳艳;动词“打+N”的语义语法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琴;英日人称代词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马福梅;“黄”与语素“黄”参构的词语: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禚晓;《现汉》词汇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发展[D];鲁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高粱[J];电影艺术;1988年05期
2 ;“巴山黄河红高粱”书画展作品选[J];美术大观;1998年05期
3 ;“巴山黄河红高粱”国画展作品选登[J];美术大观;1998年05期
4 陈国勇;红高粱模特队[J];词刊;2005年01期
5 刘正国;;红高粱[J];阳关;2007年05期
6 闻桑;;红高粱[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7年01期
7 李九龙;;红高粱[J];黄河;2008年02期
8 惠相海;;红高粱[J];词刊;2012年03期
9 柳鸿裕;;家乡的红高粱[J];词刊;2012年04期
10 鲍安顺;;燃烧的红高粱[J];江淮法治;2012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邀记者 周健;乔赢:“红高粱”光环下的多面脸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见习记者 全四清 本报记者 牛卫国 白洁;乔赢再种“红高粱”[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司超慧 王新磊 师丽丹;乔赢再造“数字红高粱”[N];经济视点报;2007年
4 王涛邋谢惠 本报记者 童顺鸣;高粱红时 公司农户两旺[N];四川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董昭武 陈纪英;获风投青睐 乔赢再造红高粱[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苏仁先;红高粱梦断中国快餐业[N];中国商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军 高鹏;“红高粱”大旗未倒[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李钧德;“挑战麦当劳”一战成名 乔赢再种“红高粱”[N];经理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尊哲;“红高粱“拓展“方便烩面“新业态[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毕馨月;“红高粱”期待成为搏击市场的勇者[N];长春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丰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文本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林可欣;《红高粱家族》中动植物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和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文丹;《红高粱家族》中红色原型解读[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4 佘月月;《红高粱家族》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代旋;《红高粱家族》风格传译的文体学评析[D];湘潭大学;2009年
6 钱锋;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辉;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广林;从改写理论看葛浩文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娟;《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10 郑羽;社会翻译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英译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7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