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外之旨”:从佛学到诗学的意义转换

发布时间:2017-08-16 17:30

  本文关键词:“文外之旨”:从佛学到诗学的意义转换


  更多相关文章: 佛学 美学 诗学 文外之旨 意境


【摘要】:产生于东晋佛教经论的“文外之旨”由佛教理论范畴发展为美学范畴,经历了一个意义转换的渐进过程。从佛教上说,“文外之旨”强调超越文本语言的限制,证悟佛教义理的整体意义;从审美上说,“文外之旨”与同源于东晋佛教经纶的“微言之妙”“象外之谈”交融叠合,构成了“韵外之致”的审美境界。然而,直至刘勰将其引入文学研究,论述“文情之变”,才真正完成了从佛学到美学的意义转换;皎然、司空图再引入诗学研究,论述“境”“象”“格”“味”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又完成了从佛学向意境说的意义转换。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佛学 美学 诗学 文外之旨 意境
【正文快照】: “文外之旨”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与“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系列美学范畴在内涵与外延上互相包融,互相生发,不仅涉及到意义表达、语体风格,而且还涉及到意象创造、意境生成,因此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关于“文外之旨”及其相关美学范畴的研究,目前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德宝;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日本中介[D];复旦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卜大炜;倾听韵外之致[N];音乐周报;2012年

2 陈志平;韵外之致[N];中国艺术报;2014年



本文编号:684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84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