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本文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摘要】: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国现代小说巨匠之一,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中国大陆对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译介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总体来讲,我国对菲茨杰拉德作品研究起步较晚,且走过了一个漫长的从否定、到勉强接受、再到充分肯定的过程。为什么大陆和台湾对菲茨杰拉德的译介的起始时间相去甚远?为什么菲茨杰拉德在大陆经历了从排斥到肯定的过程?译介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本文力图从描述性研究的角度客观地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文根据社会和历史背景探索性地将菲茨杰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954-1977)、发展时期(1978-2000)与繁荣时期(2001-2013),并较为系统、完整地对三个时期的译介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时代、文化背景,运用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分析论证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因素在菲茨杰拉德作品译介和接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译介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不同程度地操控着作品的译介,使得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译介在三个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否定到繁荣发展,国内的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译介与研究相互促进,正逐步走向成熟。笔者希望通过菲茨杰拉德的个案梳理,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还能对整个翻译文学有所帮助,从而促进翻译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译介 研究 改写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Chapter 1 Introduction8-11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8-9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9-10
- 1.3 Structure of the study10-11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1-17
- 2.1 Study of Fitzgerald and his works11-14
- 2.2 Study of translations of his works14-17
- Chapter 3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of F.Scott Fitzgerald'sWorks in China17-29
- 3.1 An introduction to Fitzgerald and his works17-20
- 3.2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of Fitzgerald's works in China20-29
- 3.2.1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from 1954 to 197720-21
- 3.2.2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from 1978 to 200021-25
- 3.2.3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from 2001 to 201325-29
- Chapter 4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ofFitzgerald's Work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China29-44
- 4.1 Theoretical framework-Andre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29-34
- 4.1.1 Ideology31-32
- 4.1.2 Poetics32-33
- 4.1.3 Patronage33-34
- 4.2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theory34-44
- 4.2.1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early period(1954-1977)34-38
- 4.2.2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 (1978-2000)38-42
- 4.2.3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period of prosperity (2001-2013)42-44
- Chapter 5 Features and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of Fitzgerald's Works44-50
- 5.1 Features44-48
- 5.1.1 "A single spark" in the first period44
- 5.1.2 "Like mushrooms" in the second period44-46
- 5.1.3 "A conflagration" in the third period46-48
- 5.2 Influence48-50
- Chapter 6 Conclusion50-53
- 6.1 Major findings50-51
- 6.2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51
-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1-53
- Appendices:Compilation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and Researches of F. ScottFitzgerald's Works in China53-68
- Appendix 1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F. Scott Fitzgerald's Works in China53-58
- Appendix 2 Researches on F. Scott Fitzgerald and His Works in China58-60
- Appendix 3 Master & Doctoral Theses Related to F. Scott Fitzgerald and His Works in China60-68
- Bibliography68-71
- Acknowledgements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晓丽;;崛起——衰落——复兴——浅析“菲茨杰拉德现象”[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何宁;;菲茨杰拉德研究与中国[J];外语研究;2008年01期
3 张牧潇;;异化的悲歌——菲茨杰拉德与其小说中人物的生存方式[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程锡麟;王安;;当代西方菲茨杰拉德研究综述[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5 陈爱华;;菲茨杰拉德研究(一九八一-一九九0年)[J];东吴学术;2013年04期
6 潘绍玺;“美国梦”的破灭──纪念菲茨杰拉德逝世五十周年[J];求是学刊;1991年03期
7 牛力维;;探析菲茨杰拉德的“骑士精神”[J];芒种;2013年24期
8 李学颖;;中国青年文化现状分析——谈菲茨杰拉德作品的现实意义[J];青年文学家;2009年13期
9 孔博;;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美国梦”的原动力及展现[J];飞天;2010年16期
10 高莉;;“美国梦”的幻灭——评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考试周刊;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茜;联合利华欲放弃共同执政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苏往;他们不是菲茨杰拉德的同路人[N];文艺报;2013年
4 王凡;学生杜撰文字媒体盲目引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黄敏;头痛激发创业 成就百万事业[N];经济参考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柳青;罗曼史的假面和光环下的狼藉[N];文汇报;2013年
7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丹 实习生 阳祝云;寻找菲茨杰拉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慧稚;“前方有不适内容,,阅读需谨慎”[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玮;菲茨杰拉德与消费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晋雅;从消费文化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威;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孟瑜;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消费场”[D];江南大学;2015年
5 黎旋;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6 符俊华;黛西的堕落[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秦祥涛;迷惘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庭化;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空间形式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晶;菲茨杰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捷;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影像叙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9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8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