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试论英美新批评的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18 18:35

  本文关键词:试论英美新批评的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新批评 文本细读 印象主义批评


【摘要】:笔者通过阅读研究新批评的几部经典著作,结合印象批评、社会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对新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生发的文学研究观念、倡导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辩证客观的评价,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新批评 文本细读 印象主义批评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一、新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新批评于20世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30年代形成于美国。新批评派元祖是英国美学家休姆,1909至1912年间的文学活动帮助形成了英美现代诗歌的第一个诗派——意象派,但其文学思想远远超过意象派的实践所能体现的程度,而直指新批评派休姆的代表性文章《古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悦;蔡玉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抒情主体析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陈许;;论迪伦·托马斯诗歌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宁乐;甘莹;;《荒原》中神话人物的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刘孝梅;《荒原》:失落的伊甸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春云;;论文学的时空穿越意识及其经典品格[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6 黄宗英;;简单的深邃——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艺术管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杨绍军;;西南联大学生诗人的创作及其外来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8 李梅英;张显翠;;T.S.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诗歌理论与新批评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9 张婧;王永乐;邵青臣;;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J];成才之路;2007年05期

10 陶宣;罗运华;;论诗意在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体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5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7 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易彬;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胜利;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建构[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邓艳艳;在但丁影响下的T·S·艾略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本益;新批评派的对立调和思想及其来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蓝仁哲;新批评[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3 欧阳刘佳;;新批评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4 支宇;复义——新批评的核心术语支宇[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屹;;新批评与诗歌解读[J];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6 陈本益;;艾略特影响新批评派的两个文学思想及其来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陈潇;;新批评派的文学本质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赵毅衡;;新批评与当代批判理论[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年02期

9 沈碧萍;茅忆年;;新批评解析与诗歌鉴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周芸芳;;细察派与新批评之源流及关系考证[J];求索;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光伟;;“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思郁 书评人;文学研究应该是文学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富波;莫瑞·克里格与新批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帅波;基于新批评文本细读理论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郑勋;新批评派的历史性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杜会鸽;新批评的追索者[D];海南大学;2011年

4 李建良;新批评在中国的接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彩云;“新批评”的历史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刘思男;新批评派美学批评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李文吉;新批评与语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易玮玮;新批评反讽的中国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邵榕榕;新历史主义与新批评:承继与协商[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李自然;新批评理论视域中的朦胧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6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96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