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窦娥冤》悲剧性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4-07-27 14:50
《窦娥冤》作品的悲剧性
(一)悲剧形象
《窦娥冤》之所以成为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关键在于它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形象。
首先,窦娥是一个封建伦理道德的遵循者,她竭力敬仰和维护传统道德。她的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承受了封建社会施加给妇女的一切苦难。身为弱者,她有着很强烈的宿命观,“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表现她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另外,她又是一个贞孝双全的女子。她对丈夫从一而终,不管张驴儿选择什么招数,窦娥都不为所动。“我将这婆侍奉,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又体现出她的孝,她与婆婆相依为命,自始至终都在为婆婆着想,都在尽孝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恪守封建伦理的良民,在社会上屡遭迫害。高利贷的压迫,流氓恶棍肆虐、贪官污吏横行步步把她逼向死亡的道路。实际上,关汉卿就是借窦娥这一弱女子形象,影射除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深化了剧作的悲剧主旨。
但是,窦娥又是一个坚强的反抗者,窦娥本是一个善良温顺的女子,笔耕论文,但现实的黑暗,特别是那昏官“捱千般拷打,万般凌逼,一仗下,一道血,一层皮。”打破了她的幻想,也打醒了她的觉悟,她开始“叫声屈动地惊天”、“将天地也生埋怨”,剧本的第三折几种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而命短,造恶的享富贵而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也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段话包含着强烈的抗议和控诉。窦娥临行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使窦娥的反抗精神达到顶点,尤其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直击封建的黑暗统治。尽管窦娥充满反抗精神,但以梼杌和张驴儿为代表的黑暗势力很强大,窦娥终究还是一个弱小者。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一形象,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一些希冀。
(二)悲剧特点
1、吏政腐朽,官吏贪污昏庸。
剧中的窦娥原本对官府充满幻想,天真的认为官府“明如镜,清如水”。但楚州太守梼杌是个贪官,他声称“但来告状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他办案的方法只有严刑逼供,窦娥冤案的形成,就是毒刑威逼的结果。所以窦娥的一曲“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怨哉!”是对草菅人命的吏治的强烈控诉。
通过对全剧叙事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剧作围绕窦娥之死的冤情,真实的表现了元代社会极端黑暗的现实。尤其是第三折中,对天地的指责,使人为之震撼,进一步强化了剧作的悲剧意蕴,对天地生死提出了质疑,以此包含了关汉卿对社会的强烈控诉。
2、高利贷的压迫:窦天章只因借的是“羊羔利”,第二年便被迫把女儿卖去抵债。元代盛行的高利贷使窦娥成为直接的牺牲品,并由此注定了她后来的悲剧命运,这是她的第一层悲剧。
3、流氓横行、恶棍肆虐:剧中的张驴儿父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无端侵扰窦娥婆媳一家,竟至讹诈勒索,不择手段肆意迫害。张驴儿的行径正是元代黑暗社会的表征。身受流氓的欺凌,是窦娥身上的第二层悲剧。
本文编号:7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