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唐诗英译中留白手法的使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宇文所安唐诗英译中留白手法的使用研究
【摘要】:留白是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宇文所安在诗歌翻译时,充分运用留白手法,最大限度地传译出唐诗的风格与意境,也有机地平衡了译文的"存真"与"易读";留白手法在诗歌翻译中的广泛使用不仅可以使译文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也提升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英译 留白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模糊思维和宇文所安唐诗译介研究”(SK2015A7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留白”雅称“余玉”,本是绘画术语,是中国画的一大技法,指中国画构图中的无墨处。画家在作画时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产生一种“空灵”之美,给欣赏者留下无限想象和思索的空间。正如著名思想家王船山在《诗绎》中所言:“无字处皆其意也。”书法作品中的“飞白”,绘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玮;;推敲“自我”——读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3期
2 蒋艳萍;;宇文所安跨文化文学解读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邹广胜;;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主题[J];学术月刊;2008年09期
4 魏家海;;宇文所安的文学翻译思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殷晓燕;;他者视野下经典作家的解构与建构——论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经典作家观[J];兰州学刊;2013年01期
6 ;宇文所安[J];现代语文;2006年06期
7 邹广胜;;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主题[J];文史知识;2009年01期
8 王晗;;宇文所安“第四种方法”的启示[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00期
9 蒋蓝;;作为他山之玉的宇文所安[J];青春;2013年02期
10 谷鹏飞;;新批评抑或解释学: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晗;;宇文所安“第四种方法”的启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立 新华社特稿;宇文所安: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赵玫;晓菲和宇文所安在哈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裴蕾;今天的杜诗不是唐朝原味[N];四川日报;2008年
4 廖伟棠;为什么是“晚唐”[N];东方早报;2011年
5 冯金红;宇文所安:激活中国传统的“异乡人”[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陈平原;有师自远方来[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寅;“如果美国人懂一点唐诗……”[N];南方周末;2007年
8 本报记者 傅小平;学术研究不要盲目崇洋[N];文学报;2007年
9 张定浩;解构主义的招数[N];文学报;2013年
10 郑周明;花粉综合征[N];文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小亮;论宇文所安的唐代诗歌史与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葛红;宇文所安唐诗史方法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高超;宇文所安唐诗研究及其诗学思想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洲;宇文所安的《文赋》译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计美丽;举隅法与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倩;论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断片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黎黎;宇文所安盛唐“京城诗”研究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曹露;论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汉魏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然诺;后现代视域中的宇文所安的唐文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付晓妮;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解读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易霞;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思想的诠释之再诠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彭闹;论宇文所安的唐代文学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文;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术语的处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9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8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