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外译——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先锋”文学
本文关键词:传记文学外译——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先锋”文学
【摘要】:分析了传记文学走出去的"先锋"特性及"先锋"作用,认为传记文学外译有助于展现中国的历史与民族特点、传播中国人物与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世界人性、促进整个人类的文化繁荣。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传记文学 先锋 外译 中国文化走出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3YJAZH025) 外教社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2014AH0042A)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373)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作为文学和文化范畴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中国传记文学历史源远流长,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度的审美价值。中国传记文学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符码,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不言而喻,文学是“人学”,而传记文学应是人学中的人学。如果说文学在文化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芳;浅谈传记文学中的虚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全展;世纪之交:中国传记文学的六大热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郭久麟;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关于传记文学的性质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传记文学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J];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5 李敬敏;传记文学:真与美的统一与融合——《传记文学的写作与鉴赏》序言[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何玉蔚;试析传记中的一人多传现象[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7 毕宝魁;历史与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繁荣传记文学创作遐想[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伍仁;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传记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郭久麟;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漫评[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徐光荣;传记文学的崛起与勃兴[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村;;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3 孙德喜;;书信与传记文学[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黄科安;王伟;;从知识者言说到大众化消费——中国传记文学的百年迂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5 李政;;赫梯书信与传记文学——浅析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致巴比伦国王卡达什曼-恩里尔二世的书信传记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谷辅林;周海波;;郭沫若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张维;;家书——传记写作的重要素材[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研究(第五辑)[C];1988年
10 刘虹蕴;;传记类文学作品著作权权属判断标准及侵权考量因素的认定——评析柳红诉吴晓波等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大学 杨正润;传记是“中国文学里最不发达的一个部门”[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N];文艺报;2007年
3 唐岫敏;一部西方传记的传记[N];文艺报;2008年
4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教授 全展;传记文学闯新路[N];人民日报;2010年
5 全展;传记文学研究的“世纪之作”[N];文艺报;2011年
6 王卫平;传记的写作原则及评价尺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付小悦;传记文学: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N];光明日报;2005年
8 孙琴安;传记文学应尊重历史[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梅新林;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反思与超越[N];文艺报;2001年
10 陈兰村;英雄传记正气永存[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凌云;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东生;论陈廷一的传记文学创作[D];湖南大学;2013年
2 袁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刍言[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向南;清初十作家传记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汪炜;新世纪传记文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慧;论林语堂的传记文学创作[D];湖南大学;2012年
7 蔡珊珊;刘绍唐时期台湾《传记文学》建构的“大陆映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道吉当知;藏族传记文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丁冠华;梁启超传记文学与梁启超之关系[D];西北大学;2014年
10 孔翠哲;高中传记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9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8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