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艺术学形态研究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15 20:19
本文关键词:关于比较艺术学形态研究的问题
【摘要】: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形态决定了艺术形式,不同文化的艺术形态在表现的形式方面有很大不同,当然也有相似的地方。这便是通常说的"异体同构"的问题。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无法绕开对艺术形态的研究,很多情况下,比较艺术学的实践研究,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态的关注成为主要视域范围。当然涉及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时,不是去比较高低、优劣、长短,而是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各自的特征和使用不同手段所呈现的艺术形式、结构乃至风格等问题。艺术形态的不同,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就不同。艺术的形态对于进行艺术实践的艺术家而言,可谓是最敏感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那些不同视域中的"可通约性"的艺术形态,这被认为是"异中之同"的艺术形态,是可比较性的艺术形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最直接被展示出来的首先就是艺术形态和艺术形式。而往往最容易影响和受影响的部分也在艺术形态和艺术形式方面体现出来。因此,具有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者,他们的研究往往注意那些不同艺术形态特征的方面,进行跨视域的比较研究,艺术形态往往就成为比较敏感的研究对象。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艺术形态 跨视域 参量比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比较艺术学体系研究”(09BA01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03
【正文快照】: 一、艺术形态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对艺术的形态研究,也就没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艺术形态,都是构成世界艺术史的基础。从这个层面上讲,跨视域的比较艺术学的形态研究,对世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但是,世界的艺术史不是像人们期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倍雷;赫云;;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与“外生态系统”研究[J];艺术探索;2010年01期
2 李倍雷;梁玖;;比较艺术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1期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比较艺术学体系研究》简介[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李倍雷;;比较艺术学的发展观[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5 李心峰;比较艺术学的功能与视界[J];文艺研究;1989年05期
6 李心峰;比较艺术学:现状与课题[J];文艺研究;1998年02期
7 李倍雷;赫云;;走向世界的比较艺术学[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8 李倍雷;赫云;;比较艺术学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徐承;;建立美育视野下的比较艺术学[J];美育学刊;2011年05期
10 李心峰;艺术比较研究的崭新收获——几种比较艺术学新著评介[J];上海艺术家;1996年06期
,本文编号:858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5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