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交织下的本雅明“灵晕”概念解读
本文关键词:时空交织下的本雅明“灵晕”概念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灵晕 现代性 时空交织的思维方式 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
【摘要】:"灵晕"在瓦尔特·本雅明的美学思想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体现了其思想藉以生成的实质,即一种"时空交织"的思维方式。在本雅明所处的时代,它被特殊化为"现代性"。在时间、技术以及对于"复制"、"机械"以及艺术分类及定义的多重层面上,本雅明由"灵晕"出发对于艺术发展历史的思考实际上根植于他对于"现代性"的思考。他意图指出艺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对现代性本质上的开放与无定论性的认识偏差而造成了时间上的悖论,限制了"灵晕"的意义范围。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灵晕 现代性 时空交织的思维方式 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
【分类号】:J0-02
【正文快照】: “灵晕”(Aura)作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之间产生的一个艺术批评用语,在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美学思想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也是在现代性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对艺术本质进行反思的重要概念。它的逐步成熟体现了本雅明对艺术、机械复制技术以及二者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如春;灵韵脉脉尽氤氲——论本雅明的“灵韵”观[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研究生论丛);2003年S1期
2 赵勇;于闽梅;;笔谈:特定历史境遇中的本雅明[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3 李云刚;;整合还是颠覆:阿多诺与本雅明之争[J];求索;2007年03期
4 马大康;张书端;;作为艺术生产力的技术——本雅明论艺术与技术[J];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5 刘宗迪;;汉娜·阿伦特的《启迪:本雅明文选》[J];民俗研究;2009年03期
6 徐德林;;介质:本雅明抑或其笔下的城市?[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2期
7 关飞;;《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05期
8 徐勇;王冰冰;;现代救赎与大众想象——论本雅明眼中的“大众”及其如何成为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9 曾忆梦;;论本雅明的历史“追忆”概念及现代价值[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曾忆梦;;论本雅明的“追忆”概念及现代性的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小歌;抗拒机械[N];光明日报;2009年
2 陈永国;寓言:本雅明的废墟哲学和破坏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辉;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D];青岛大学;2010年
2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范英豪;论本雅明的赎救美学[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杜晓娟;论本雅明的文艺批评思想[D];新疆大学;2003年
5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刘建茂;论本雅明的文艺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7 姚云帆;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瑞新;论本雅明艺术救赎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亮亮;本雅明文艺生产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庄伟伟;论本雅明的文学实践观[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59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5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