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叠音字的英译——以飞白译李清照《声声慢》为例
本文关键词:汉诗叠音字的英译——以飞白译李清照《声声慢》为例
【摘要】:以飞白译李清照《声声慢》为例,在句以上篇章中意合/隐性形合的衔接与连贯框架下,从词汇、语音、句法三个层面,探讨汉诗叠音字的英译。叠音字的使用不仅限在诗歌等文学作品,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也频繁出现,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中常有涉及。选择适当的英译策略不仅可为英诗引入更丰富的表达方式,裨补英诗,还可以借帆出海,输出中国文化及国家软实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汉诗叠音字 飞白 李清照 英译策略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985工程”项目(2011H001)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弓丨言 以原文为其评价。”(飞白,2007)这是一种力求两全方寸之中的汉语古诗衔接与连贯主要以意合为 的翻译策略,既要模仿汉语原作的形式,又顺应英语主,但亦不乏形合。汉诗中的叠音字除音美、意美、 衔接与连贯原则,以图“再现-·个既保持原作风格又形美三美之外,语篇功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玲;;语篇分析视角下古诗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以《送友人》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2 龙艳;;走进壮美荒野——美国生态文学对生态审美和生态旅游的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付迎雪;;汉英翻译中的重复问题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王爱红;;汉诗英译中叠音词翻译之初探[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3年Z5期
5 徐莉娜;;重复译法的衔接功能探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6 李悦;;诗歌翻译中的忠实与创造——以“青青河畔草”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2年17期
7 飞白;熊辉;;诗海一生——飞白先生访谈录[J];红岩;2012年S1期
8 卫毅;;陈寅恪家族 百年悲欣[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5期
9 冶慧颖;;试探汉语叠词的英译[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爱华;;谈汉语诗词中的叠词英译[J];淄博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符赛男;论再现中国古诗词中叠词音乐性的翻译策略[D];西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艳;;汉诗叠音字的英译——以飞白译李清照《声声慢》为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李雪;;试论唐诗叠词的英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3 曹丹红;;诗意是翻译中不会失去的东西——兼评伊夫·博纳富瓦的翻译诗学[J];外语教学;2015年06期
4 李菁;王烟朦;;社会符号学视阈下霍译《葬花吟》言内意义的再现——以修辞的翻译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5 龙艳;;高校文化生态教育——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生态课程“北京英语导游”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陆璐;姚剑鹏;;从“三美论”角度浅析许渊冲对叠词的翻译——以《元曲三百首》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王晶;;英汉交替传译中译文中重复现象的探究[J];金田;2014年07期
8 杨双;;浅析词汇衔接在科技语篇翻译中的应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周_g;;浅淡运用归化策略英译中文叠词[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小霞;叠词在儿童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志明;汉语重叠式副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吉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述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权宁;;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03期
3 朱年红;孟庆升;;汉英语言中的重复现象对比与翻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2期
4 李运祥;;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1期
5 孙会军;郑庆珠;;译,还是不译:文学翻译中的反复现象及处理[J];中国翻译;2010年04期
6 廖立新;党贤忠;;中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7 张智中;;重字与汉诗英译[J];理论界;2008年12期
8 肖鸣旦;文淑梅;;论译者思维与翻译的奥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刘宇;;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政府规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7期
10 李丽梅;;汉英翻译中重复的处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花;增强汉语语言美的重要手段——叠音[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胡良;;《楚辞》叠音构词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纪永祥;;试论现代汉语的叠音模式[J];青海师专学报;1986年03期
4 宋秀龄;汾阳方言中的叠音名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姜文振;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J];方言;1997年04期
6 金颖若;贵阳话叠音名词的变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金颖若;贵阳话叠音名词的变调[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6期
8 李玉珍 ,朱祥宗;《论语》中的叠音及其结合形式[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漆雕世彩;;风骚叠音词之比较[J];诗经研究丛刊;2011年03期
10 苗亮亮;查中林;;《论语》叠音词探析[J];现代语文;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莹;巧用重叠增文采[N];莱芜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筠梅;汉语叠音现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孙宁;李渔戏曲叠音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单纪珍;《叠雅》训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明明;《殷周金文集成》所见叠音词的初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肖锐;从汉语言文化传播角度看唐宋词中叠音词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6 田士超;《诗经》重言词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83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8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