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创造性叛逆视角下傅东华《飘》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7:20

  本文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视角下傅东华《飘》译本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翻译 创造性 叛逆 创造性叛逆 《飘》


【摘要】:本论文的主题由来源于读研期间一次的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大家都认为外国文学翻译对白话文运动以及后来的五四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文学翻译有变冷的趋势,而且差次不齐,有好有坏。我就想起了当时正在阅读的傅东华译的美国小说《飘》,该译本虽经历几十年却依旧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总的说来,任何翻译,在本质上都是通过翻译把一种语言上的信息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信息。然而,文学翻译比一般的非文学翻译要复杂得多,它不仅要达到传递信息和交际的目的,还要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文学翻译是门艺术,需要译者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众所周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肯定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的,正是因为这些障碍的存在,从而使得创造性叛逆变得可能。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并且在目的语读者面前尽可能忠实地呈现原文,译者就必须进行创造性叛逆。“创造性叛逆”的提出也展示出翻译活动本身的局限性。长久以来,众多的专家和读者都把译者看成是原作者的奴隶和影子,从而忽视译者的创造性劳动,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事实上,译者也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努力才能创造出家喻户晓的译本的。而“创造性叛逆”就承认了译者的创造性,而且是一定程度上的叛逆,这个度由译者自己把握。所以说“创造性叛逆”与传统的翻译原则是相同的。本文通过傅东华译的《飘》中的典型译例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优秀的译作是离不开创造性叛逆的。事实上,我们也认为创造性叛逆是翻译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翻译策略。该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文学综述,先是介绍原作者米切尔以及她的作品,然后介绍它的译者傅东华及其主要的作品。接着综述现阶段对傅东华《飘》译本的主要研究和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第三章主要是介绍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包括文学语言,文学翻译以及文学翻译的主要特征。第四章主要是用一些案例介绍创造性叛逆在傅东华译的《飘》中的表现,并指出傅东华《飘》译本的一些基本特征。最后一章是结论。
【关键词】:文学翻译 创造性 叛逆 创造性叛逆 《飘》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9-10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0-11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1-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21
  • 2.1 Margaret Mitchell and the Gone with the Wind12-14
  • 2.2 Fu Donghua and h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14-17
  • 2.3 Current studies of Fu Donghua'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novel17-21
  • 2.3.1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Theory17-18
  • 2.3.2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18-19
  • 2.3.3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Theory19-20
  • 2.3.4 Studies 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ipulation20
  • 2.3.5 My new study from the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ve treason20-21
  • Chapter Three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21-30
  • 3.1 Background Information21-23
  • 3.1.1 Literary Language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21-23
  • 3.2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23-26
  • 3.2.1 Aesthetics23-25
  • 3.2.2 Vividness25-26
  • 3.3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26-30
  • 3.3.1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26-28
  • 3.3.2 Something about translating and the roles the translators play 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28-30
  • Chapter Four Studies on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ve Treason30-52
  • 4.1 Analysis of Fu Donghua's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ve Treason30-34
  • 4.1.1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Gone with the Wind30-34
  • 4.2 The Creative Treason Reflected in Fu's Vers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34-49
  • 4.2.1 Creative Treas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Occasions Describing34-38
  • 4.2.2 Creative Treason Reflected in the Extensive Use of Chinese idioms Readily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Readers38-40
  • 4.2.3 Creative Treason Reflected in the Replacement of the Source Text's Cultural Expressions with the Chinese Images in the Target Text40-42
  • 4.2.4 Creative Treason Reflected in the Extensive Use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in the Target Text42-45
  • 4.2.5 Creative Treason Reflected in the Dele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Source Text45-47
  • 4.2.6 Creative Treason Reflected in too much Flexibility of Translation47-49
  • 4.3 The Reasons for Creative Treason49-5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2-55
  • 5.1 Major Findings52-53
  •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53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3-55
  • References55-58
  • Acknowledgements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限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高国庆;;论“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的价值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朱德红;;“创造性叛逆”对描述翻译研究的肯定和背离[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于雪坤;吴自选;;再思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赵静;郝芹;;从译者的身份看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于建华;;对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7期

7 邵爱琴;;从《David Copperfield》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看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性叛逆[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2期

8 吴仙仙;邵东芹;;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9 王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吕兆芳;周晓凤;;浅议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娟;解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澈力木格;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3 龙艳秋;论《丰乳肥臀》葛浩文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朱倩茹;论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滕雅芸;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卿志军;创造性叛逆视角下傅东华《飘》译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波;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江苏大学;2009年

8 胡心红;从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根荣;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汤妮妮;心理分析维度下创造性叛逆的重新诠释[D];四川外语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937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37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