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以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理论作为内在的思想脉络展开论述。效果历史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文学阅读理论的影响。文学文本作为文学阅读的一个核心地带,效果历史对文本存在、文本观以及文本的意义阐释影响颇大,因而对效果历史概念本身的剖析及其对文本阐释的具体影响就成为论述的重点。本文从以下五个层面展开效果历史及其对文本阐释影响研究的论述:第一章为效果历史概念的成型做了概念史的梳理和呈现。第一节,从阐释学传统的理解概念入手,理清伽达默尔对施莱尔马赫理解即重构观的质疑和对狄尔泰理解即重新体验观的汲取。第二节,论述伽达默尔通过对海德格尔将理解定义为此在在世的模式审理,正视了理解的历史性,经由对本真历史观的改造,在理解是效果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独特的效果历史理论。本章的结论是,只有先行明白理解与历史的关系,才能去理解效果历史的内涵。第二章论证效果历史的特征。为方便论述,将效果历史原则和效果历史意识统称为效果历史理论。第一节,阐明效果历史具有的经验结构有何特性。第二节,论述问题逻辑的开放性特征。第三节,就时间距离和效果历史意识的时间性的两重特征来把握效果历史。本章是效果历史理论内涵的展开研究,也是其能真正影响文本阐释理论的起点。经验性、问题的开放性、时间性对文本存在的方式、文本的解读、文本意义的流动产生着影响。第三章试图论证效果历史的经验结构、开放性和时间性特征是如何影响文本的概念和存在方式的。第一节,通过对比传统的文本观和伽达默尔文本观,凸显其文本的存在趋向,以游戏概念切入。第二节,以效果历史的开放性为指引,论述文本的开放性特征。第三节,重点探讨效果历史的时间特性是如何影响艺术作品的时间特性的。第四节,是效果历史对文本解读的影响研究。本章旨在验证效果历史对文本阐释的影响,重点在效果历史的开放性和时间性特性对文本和文本解读的影响。第四章论述在效果历史理论的影响下,文本意义的产生由作者意图到文本和读者的视域融合。第一节,视域融合完成了意义阐释从单极视域模式到视域融合模式的转折。第二节,将文本意义确定为对作者意图的肯定,仍旧无法逃脱重建作者的世界这一宏观的心理指向,最终导致作者的意图被彻底性的权威化了。第三节,对于误释的接纳,则基于伽达默尔对于前见的重视,不存在无预设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启迪了布鲁姆的误读理论。本章的结论是,文本意义生成从作者意图到读者阅读活动,是有一个过程的。阐释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原始结构,受到效果历史的制约,文本的意义也是处在持续生成的过程中。第五章论述效果历史观对于文本阐释理论影响的价值。第一节,阐释者的创造性与其当下的历史处境和视域得到尊重。第二节,阐释学循环模式的彰显,同样也为我们理解读者审美经验建构文本意义阐释提供了可期理解的方式。本章的结论是,在效果历史的影响下,作为文本阐释的主体,阐释者的创造性通过阐释学循环的模式,丰富了阐释的经验,真正参与了文本意义的建构。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就是,理解的概念史分析和理解最终作为效果历史事件,引出了效果历史理论。效果历史理论具有的经验性、问题的开放性、时间性特征影响了文本本身、文本存在方式、文本意义的获得,使得文本获得本体论的地位,并具有了时间性、历史性的特征,而文本的意义则从作者赋予转变为读者和文本视域融合,于此,文本永远因着当下的提问产生新的意义。效果历史也在更积极的意义上,肯定着阐释者自身的价值,肯定着阐释学循环模式累积着审美经验,并丰富滋养着文本意义的生成。
【关键词】:伽达默尔 理解 效果历史 文本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0.1.1 国外研究综述11
- 0.1.2 国内研究综述11-14
- 0.2 研究意义14
- 0.3 研究方法14
- 0.4 研究创新点14-15
- 1 对理解与历史的概念史探究15-21
- 1.1 对阐释学传统理解与历史概念的考察15-17
- 1.1.1 施莱尔马赫:理解即重新构造15-16
- 1.1.2 狄尔泰:理解即重新体验16-17
- 1.2 对海德格尔理解与历史概念的改造17-21
- 1.2.1 对理解历史性的正视18
- 1.2.2 对本真历史观的改造18-21
- 2 对效果历史的特征辨析21-26
- 2.1 经验结构的外现21-23
- 2.1.1 否定性21-22
- 2.1.2 反转辩证22
- 2.1.3 苦难经验22-23
- 2.2 问题逻辑的内隐23-24
- 2.2.1 提问的开放23-24
- 2.2.2 问题的开放24
- 2.3 时间距离的贯通24-26
- 3 效果历史与文本存在和解读26-37
- 3.1 文本的存在趋向26-31
- 3.1.1 以效果历史为纽带26-29
- 3.1.2 以游戏概念切入29-31
- 3.2 文本的开放意指31
- 3.3 文本的时间性意蕴31-34
- 3.4 对文本与作品解读的影响34-37
- 3.4.1 以“开放的你我”解读策兰诗歌34-35
- 3.4.2 对艾柯“开放的作品观”的影响35-37
- 4 效果历史与文本的意义流动37-45
- 4.1 文本与读者的视域融合37-39
- 4.2 对作者意图的反叛39-42
- 4.2.1 对传统重构作者意图的反叛40
- 4.2.2 对赫施“保卫作者”的放逐40-42
- 4.3 对“误释”的肯定42-45
- 4.3.1 为“偏见”正名43
- 4.3.2 对布鲁姆“误读”理论的影响43-45
- 5 效果历史理论对文本阐释理论的影响45-47
- 5.1 对于读者的审美经验的重视45-46
- 5.2 阐释学循环模式的彰显46-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中华;;伽达默尔艺术理解论辨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冯正强;;论伽达默尔的友谊观[J];新东方;2012年02期
3 孔庆林;伽达默尔解释学研究一瞥[J];哲学动态;1992年02期
4 李彦明;伽达默尔的成见说探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5 安希孟;使用与理解──伽达默尔对浪漫主义的批评之启示[J];人文杂志;1999年03期
6 宋健飞;探索真理的百岁哲人——伽达默尔[J];德国研究;2001年01期
7 李茂增;伽达默尔与主体解构[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张汝伦;伽达默尔和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习根;试论伽达默尔的理解观[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S1期
10 何天云;论伽达默尔"前理解"视域中的新理性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卫平;;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杨燕;;伽达默尔“游戏说”的人文价值[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叶远厚;;电影的仪式价值与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匡复;听伽达默尔演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勃;为这位高个子老人鼓掌[N];学习时报;2002年
3 洪汉鼎;百岁西哲寄望东方[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本版编辑 美国Richard E.Palmer 周兮吟 译 台湾玄奘大学中文系教授、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林安梧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郁振华;伽达默尔:跨文化理解和对话是至关重要的[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王岳川;思想家的前沿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严平;交谈无能[N];光明日报;2002年
7 胡传顺 吴仁平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伽达默尔重塑形而上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汤一介;和而不同:多元文化共处的思想源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多是洋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哲学家 汤一介;中国文化为“文明的共存”提供了资源[N];文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寒柳;伽达默尔文本思想的美学探析[D];武汉大学;2013年
2 宋阳;伽达默尔诗思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杨琦;论伽达默尔对人性问题的关怀与深入拓展[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柏慧;伽达默尔理性批判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何湘情;伽达默尔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佩;论伽达默尔的友爱观[D];广西大学;2016年
4 王佳;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于彦超;伽达默尔解释学解释有效性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凤民;由主体到本体——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力;美学中的伽达默尔对话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志刚;伽达默尔真理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9 何华;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普遍性[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81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8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