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的存在主义解析
本文关键词:《蝇王》的存在主义解析
【摘要】:《蝇王》是英国当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作为对传统历险小说的反叛,自1954年问世以来,立即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小说讲述了飞机失事后一群被困在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的孩子们的故事。与传统冒险小说不同的是孩子们并没有将孤岛变成乐园,而是将其变成了屠场。由此,作者旨在激发人们对人性本质的思索及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关注。戈尔丁的这一出发点正是存在主义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蝇王》,从世界的荒诞性,与他人的关系,人的存在与本质,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四个方面来分析该小说,旨在揭示戈尔丁小说中的存在主义特征,及戈尔丁与存在主义者在人性本质问题上的异同点。 本论文共有四个章节及引言和结论组成。 第一个章节分析了世界的荒诞性,本文将荒诞分为个人的荒诞,及群体的荒诞,并通过分析孩子们对怪兽的恐惧,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杀戮,以及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破坏,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给出荒诞的原因。 第二个章节分析了萨特的“个人与他人关系”在《蝇王》中的体现,分为矛盾与和谐两个部分。矛盾包括猪崽子和他人的矛盾,杰克和拉尔夫的矛盾,和谐主要表现为拉尔夫和猪崽子的友谊。 第三个章节分析人的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并对比戈尔丁和存在主义者在此问题上的异同之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存在主义的观点分析孩子们的选择,尤其是拉尔夫,杰克,西蒙从而得出人的本质和存在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戈尔丁在人性本质问题上的观点,对比存在主义和戈尔丁的在此问题上的异同处。 第四个章节从拉尔夫的责任和杰克及罗杰没有责任的自由两个方面分析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关键词】:荒诞 他人 本质 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7
- Chapter One Absurdity of the World17-28
- 1.1 Individual Absurdity17-20
- 1.2 Collective Absurdity20-25
- 1.2.1 Absurd life of the Boys20-23
- 1.2.2 Absurd Reward to Nature23-25
- 1.3 The Reasons of Absurdity25-28
- Chapter Two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28-36
- 2.1 The Conflicts29-33
- 2.1.1 Piggy’s Conflict with Others29-31
- 2.1.2 Jack’s Conflict with Ralph31-33
- 2.2 The Harmony between Ralph and Piggy33-36
- Chapter Three Existence and Essence36-44
- 3.1 Essence of the Boys36-41
- 3.1.1 Choices of the Boys37-39
- 3.1.2 Redemption of Simon39-41
- 3.2 William Golding’s View on Human Essence41-44
- Chapter Four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44-50
- 4.1 Ralph’s Responsibilities as a Chief44-47
- 4.2 Freedom without Restriction47-50
- Conclusion50-53
- References53-55
- Acknowledgments55-56
- 个人简历56
- 发表的学术论文56-5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燕;;张系国科幻三部曲《城》的历史思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李海方;;罪恶搭台 上帝唱戏——从《施洗的河》看人的生存困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刘晓倩;;《奥瑞斯提亚》的存在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罗玉红;;存在式的哲学观与艺术观——芥川小说简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焕珍;刍议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创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兰立亮;从《死者的奢华》看大江健三郎对存在主义的接受和超越[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王宁;二十世纪英国文学概论:1900—1945[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02期
9 林啸轩;;存在主义对大江健三郎故乡的选择[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宋志娟;论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张力[J];丝路学坛;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双艳;;自我之困境——浅析剧作《天边外》中人物的悲剧[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5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8 徐文广;中国现代战争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10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2 胡会娟;死亡之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路琼;徐小斌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敏杰;他人的存在与自我的自由[D];河南大学;2011年
6 赵会婷;《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的存在主义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焦柏洳;穿梭于精神黑夜[D];河南大学;2011年
8 董白云;萨特与马克思他人观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卢桂娟;论张承志创作体验的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建文;普宁:解放了的西西弗斯[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2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02333.html